產業 >科技產業
太陽光電七大公協會稱,丹娜絲颱風對台灣太陽能發電機組影響佔比極低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丹娜絲颱風重創台灣南部,太陽光電七大公協會發布聲明稿指出,丹娜絲颱風雖然造成部分光電設備損壞,但其對台灣整體太陽能發電機組的影響,佔比極低,颱風當天太陽光電出力瞬時最大值為451萬瓩(佔整體用電15.2%),發電仍舊表現穩健。
近期部分言論針對光電案場的災損,誇大其對整體電力供應的影響,甚至聲稱會造成大範圍的發電缺口。七大光電公協會澄清指出,此次丹娜絲颱風雖然造成部分光電設備損壞,但其對台灣整體太陽能發電機組的影響,佔比極低。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資料顯示,全台太陽光電設置量已達14.6 GW,而本次受損的案場發電量,僅佔其中極小部分,以7月7日颱風當天太陽光電出力瞬時最大值為451萬瓩(佔整體用電15.2%),發電仍舊表現穩健。
七大光電公協會指出,電力系統的穩定供應依賴多元能源組合,太陽光電僅是其中一環,短期局部災損並不足以對全國供電穩定性造成實質影響,呼籲社會各界,應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本次風災對能源供給的衝擊,避免不實的資訊加劇民眾的焦慮。
七大光電公協會表示,面對雲嘉南地區遭遇的史無前例強颱,光電產業雖為受災戶,但更是地方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災情發生當下,許多光電業者便立即與社區居民攜手投入災後復原工作,全力協助清理重建、恢復供電與社區正常運作。特別是漁電共生案場的光電業者,更以漁民的漁塭復原為第一要務。
光電業者也正與中央及地方政府緊密合作,積極尋求民間力量並協調各方資源,進行案場的清理、修復與安全檢查。同時,光電業者也積極協助提供臨時電力與物資予社區居民,盡力減輕對居民與當地產業的衝擊。
極端氣候頻繁發生,未來天災恐將加劇,能源轉型已是刻不容緩的國家重要戰略。太陽光電產業不僅是支持國家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更是落實地方共生理念的實踐者。太陽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除加強光電案場的強韌與穩固外,也會落實對綠能價值的承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