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中華

中國GPU雙雄啟動IPO募資逾百億,搶替代輝達商機

2025/7/2 10:53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兩家中國人工智慧(AI)晶片新創公司計劃於上海科創板(Star Market)啟動總計近人民幣120億元(下同,約16.5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押注美國對先進晶片出口的限制將刺激本土需求,成為其成長契機。

其中,北京摩爾線程(Moore Threads)計劃籌資80億元,上海燧原科技(MetaX)目標募資39億元。兩家公司週一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IPO招股說明書,意圖成為中國GPU自主研發的領導企業。

報導指出,摩爾線程與燧原科技皆專注於GPU設計,產品對標輝達(Nvidia),在中國AI晶片領域被視為國產替代重要廠商。兩家公司皆坦言,美國出口管制為其發展帶來重大風險,但同時創造巨大市場機會。摩爾線程在招股書中寫道,「美國對高階GPU出口限制,正促使中國企業加快國產替代進程。」

燧原科技亦指出,「地緣政治壓力迫使國內客戶使用國產GPU產品,這將有助於國內GPU廠商與本土客戶及供應商建立更緊密的合作。」

自美國2023年底將摩爾線程列入實體清單後,該公司已被禁止與台積電( 2330 )合作,且無法取得最先進製程代工服務。另一方面,燧原科技也受限於美國自去年起對中國AI晶片設計公司施加的先進製程限制。

財報顯示,兩家公司因研發支出沉重,近三年均呈現巨額虧損。摩爾線程2024年營收4.38億元人民幣,虧損達14.9億元,較2023年的16.7億元與2022年的18.4億元虧損略有縮減。燧原科技2024年營收7.43億元人民幣,但虧損達14億元,2023年與2022年分別虧損8.71億元與7.77億元。

Omdia半導體研究總監何輝表示,摩爾線程與燧原科技被視為中國GPU產業領導廠商,透過資本市場融資對持續研發至關重要。隨著中國加快半導體自主化,未來國產GPU廠商可望透過規模經濟推升營收與獲利能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