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棒接一棒!  聯發科、台達電的角色值得注意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124期      出刊區間:2021/01/01~2021/01/07


在半導體產業之中,英特爾一直是屬於神壇級的企業,可望而不可及!

如今,台積電(2330)的市值已遠遠超車英特爾,來到四七四八億美元,是英特爾一九二八億美元市值的二.四六倍,甚至Nvidia的市值也來到三二一七億美元,大幅超過英特爾,連AMD的市值,也上升至一千一百億美元,與英特爾的差距也不斷接近之中。

台積電一舉超越英特爾,除了專業晶圓代工產業被進一步確立之外,更重要是台積電的製程技術不斷領先,成為半導體的領頭羊。

所以,Nvidia或者是AMD近年來市值可以大躍升,基本上,最大的功臣其實就是台積電。

也就是說,半導體產業的變化,就是必須不斷地精進,一旦抓住機會就要勇往直衝。

以Nvidia為例,在二○一五年股價才二、三○美元,到了二○二○年,一度漲到五八九美元,超過十倍以上漲幅,也令市值衝過三千億美元,來到三二○○億美元以上,這是因為Nvidia掌握到GPU的市值,在AI的領域之中,創造了不同的市場地位。



台積電優勢更穩固



至於AMD在賣掉晶圓廠之後,找上台積電代工,有台積電支持,再加上英特爾的製程一直未能跟上,AMD才因此而坐大。

所以,半導體產業如何掌握時機?也是非常重要。聯發科(2454)似乎在二○二○年掌握了5G晶片的契機,進入二○二一年之後,也許有進一步突破可能。

有一個跡象頗值得注意!在二○二○年第三季,聯發科的手機晶片市占率來到三一%,較一九年的二六%增加了五個百分點;而高通的市占率反而由一九年的三一%下降至二九%。

一直以來,高通在手機晶片上的市占率,不論是3G、4G,一直是市場的領導者,基本上聯發科等業者難望其項背!

如今,在5G手機晶片上,聯發科開始有超越高通的機會,這對聯發科而言頗具意義。

應該可以這樣來說,高通這家美國具代表性的IC設計公司的代工,係採取較為分散的策略,除了台積電、聯電之外,還包括三星以及中國的中芯。

根據外媒的報導,高通是中芯的三大客戶之一,主要委託中芯生產十八奈米的電源管理晶片、十四/二八奈米的驍龍處理器。也因此,高通占中芯營收達十三%。

故而在美國宣布製裁中芯之下,高通轉而積極轉單台灣業者,尋找代工,包括:台積電、聯電(2303)以及世界先進(5347)等。



IC設計公司紛搶產能



這一段時間,可以看到台灣晶圓代工業者的產能幾乎塞滿了,有業者也向上調升代工價格,因此,對IC設計公司可以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也就是說,即便有訂單,但沒有代工來源,與晶圓代工的業務關係,沒有那麼密切的話,對IC設計公司而言,也許是不小的考驗。

因此,聯發科的優勢,將進一步被彰顯出來!近年來聯發科的晶圓代工,一直是以台積電為主。進一步來說,就是在台灣。所以,在晶圓代工產能吃緊之下,聯發科是台灣最大IC設計公司,市場的掌握力最強。

再加上,聯發科近年來不斷收購與其業務有互補作用的IC設計公司,產品線愈來愈廣泛。如今,在5G手機晶片上,在二○二○年第三季已正式超越了高通,若這個領先性可以持續下去,對聯發科在二○二一年,或可以持更為樂觀的看法!

尤其從技術面來看,在二○二○年七月,聯發科股價一度漲到七六三元,迄今已接近半年的整理,重新出現準備攻擊的架構。在二○二○年,台股主要由台積電撐起台股的一片天,創下了台股歷史新高。進入二○二一年之後,聯發科的角色值得注意。



台達電實力持續上升中



除此之外,台達電(2308)在二○二○年可以說是異軍突起,市場上很多人的既定印象,台達電的股性很牛皮,好像不容易上漲。但仔細算一下,台達電股價在三月疫情爆發之後,股價一度跌到一○八.五元,到了年底,股價一度漲到二六二.五元,上漲了一.四一倍,也令市值超過六千億新台幣,成為台股之中市值第六大的個股,僅次於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塑化及中華電。

不僅台達電在台股之中出現了大漲行情,可以看到台達電的子公司泰達電,股價更是狂漲而上,二○一二年三月在泰國掛牌的泰達電,股價一度來到二七泰銖,但到了年底,股價居然一度漲到八三八泰銖,雖然拉回到五、六百泰銖整理,但股價最高漲幅,居然可以來到三○倍。台達電在泰國的泰達電,股價居然可以如此暴漲,令人大開眼界。

事實上,台達電原本持有泰達電的股權只有兩成左右,但在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台達電開始轉移陣地,擴大在泰國投資,並於二○一九年四月,宣布增持泰達電持股,以三七九.四八億泰銖公開收購泰達電四二.八五%股權,令總持股來到六三.七八%,此舉也令台達電業務收入明顯增加。



泰達電大漲三○倍



重點是,經過一年多之後,泰達電的效益大舉發酵,股價因此而暴漲,以最新的資料顯示,泰達電的市值來到六三三六.六九億泰銖,幾乎與台達電的市值相當,這是台達電多年來轉投資效益最豐沛的一次。

要了解,近年來台達電不斷收購與公司業務互補的企業,如曾提到的晶睿(3454),在二○一七年底曾以九八元的價格公開收購,取得超過四○%以上的股權,而後一路增持,截至二○二○年十一月為止,台達電持有晶睿的股權已來到五二.三六%。

這一段時間,晶睿的股價開始轉強上攻,似乎是預期二○二一年安控產業有機會進一步復甦!尤其美國持續制裁中國半導體產業之後,造就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大榮景,而美國也宣布制裁中國的安控大廠海康威視之後,其效應有機會進一步發酵。

再看到台達電也介入了立端(6245),預期將進一步增加持股,對股價在下一個階段的發展,似乎可以開始關注了!

再者,進入二○二一年之後,還有一個題材有機會再發揚光大!那就是電動車。

可以看到,全球各大車廠在二○二○年已陸續推出新款的電動車,連蘋果也宣布將進入電動車市場。

汽車產業發展了一百多年,似乎進入時代變動的關鍵,百年的汽車發展史上,汽車最複雜的零件就是引擎。也就是說,每一個車廠花費最多心力在引擎的開發上,為什麼超跑售價可以高達上千萬,甚至幾千萬,或者是上億,最重要在引擎的加速力,以及馬力、操控性。



電動車生產門檻大降



但進入電動車時代,已經不需要引擎,只要電池鋪排好,裝上電動車達,車子就可以上路,電動車的加速性甚至可比擬超跑等級。

因此未來電動車的生產門檻已大幅下降!各車廠競爭除了品牌之外,將更著重軟體,以及電子化的運用!從這個觀點出發,將為台灣科技以及相關業者帶來極大的商機。

先前曾經提過,在二○三五年,全球大多數的國家將開始禁售燃油車,而歐洲包括: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則提早到二○三○年便開始禁售燃油車;而挪威則更提早到二○二五年,故而電動車將開始進入高成長期,對充電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在台灣,提供Tesla充電樁或充電設備的公司,主要有兩家,一個是台達電,另一個就是華城(1519),短線上,華城的拉回,也許又是另一次介入的時候。

再看到,近年來切入車用散熱的元山(6275),短線上雖仍呈現整理,但型態上尚屬強勢整理之格局,一旦動能再增溫,不排除有進一步突破可能。

尤其元山兩年前兩岸同步擴產,二○二○年開始見到效益,未來不僅是電動車對散熱需求會愈來愈高,至於一般的燃油車,在電子設備日益增加之下,也需要更多的散熱裝置,這對元山而言,應該是長線的利多,甚至二○二一年將更上一層樓。

至於和勤(1586),在成為Tesla的繼電基座的供應鏈之後,業績也開始有所轉變,預估二○二一年之後,汽車業務的比重有機會上看七成左右,再加上股價也整理了一段時間,正蓄積上攻的能量,股價正加溫中。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