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後華為時代行情  台股優勢將更穩固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109期      出刊區間:2020/09/18~2020/09/24


現在正進入盤點後華為時代的調整行情,九月十五日是華為大限之日,在沒有美國及台灣半導體的支持之下,華為陷入困境。長期以來,台灣有相當多的業者屬於華為供應鏈,如今斷鏈之後,各家正在盤點,一旦沒有華為的日子,會怎麼過?

從二○一九年開始,華為早已被美國列入實體管制清單,雖然如此,華為在去年依然創造八五八八億人民幣的營收,仍較前一年度成長十九.一%,增長速度則是三年來最低的一年,雖然已感受到一定壓力。

但這一次是結結實實被封殺,所以下一個階段,正考驗著華為供應鏈的調整能力。

簡單來說,未來華為大概只剩下中國市場,手機以及海外的5G基地台市場,肯定受到嚴重打擊。

以去年為例,華為營收八五八八億人民幣,而中國市場則有五○六七億人民幣,也就是占該公司營收的六成,其他在海外的四成,將日益萎縮。

事實上,關於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為在中國的市占率是第一,也是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慧型手機中,打敗韓國三星,市占第一。



華為手機早就消退中



重點是,在去年五月十六日,Google已停止授權華為智慧型手機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那時候我們就特別提到全球的智慧型手機操作系統,只有兩大陣營,一個是Google的Android;另一個即是蘋果的iOS操作系統,去NokiA以及微軟皆曾推出自家智慧型手機的操作系統,但並不被市場所接受,最後兵敗而回。

因此,當華為智慧型手機不能使用Android之後,基本上,已經宣告華為手機即將退出市場了,只是時間的問題,這一次美國下手更重,九月十五日之後,限制出售半導體產品給華為,華為的壓力可想而知。

緊接著,美國又對中芯半導體動刀,其深層的意義是,目前全球半導體相關產業,從晶圓代工到IC設計,甚至半導體設備商,在產品輸出到中國,都有嚴格的管制,只剩下中芯不在控制範圍。所以,美國開始對中芯開鍘,即可以了解到美國下手之重!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中的對抗,早已從貿易戰升級到科技戰,以及軍事戰,當美國掌握了半導體的優勢之下,中美之間的「軍事戰」其實就不用打了。

現代的戰爭型態,不是倚靠有多少陸軍,而是決戰於千里之外的科技戰!

而美中的對抗之中,美國科技戰最重要的「後勤支援」,就是台灣。



中國更需要台灣的半導體



長期以來,很多人喜歡提到一件事,那就是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出口國,每年享有最大的順差,所以,兩岸關係至關重要,如果兩岸關係不好,對台灣的出口一定會受到極大的打擊,最後會影響台灣的經濟。

但事實是如此嗎?自二○一六年小英上台之後,兩岸關係未曾好過,甚至去年,中國還大幅限制陸客來台觀光,但兩岸貿易金額還是節節上升。

若單純從出口到中國的項目來看,電子零組件即占有一半,其中半導體產品又居八成左右。

可以思考一下,台灣為什麼要出口那麼多的電子零組件到中國?因為中國是許多電子產品的組裝工廠,而這些工廠有相當比例是台商,而且終極的銷售市場在美國。

所以,台灣是將電子零組件出口到中國之後,經過組裝,再賣到美國去。包括:手機、NB、PC等。

至於半導體,中國有九○%的產品需要進口,包括華為。因此,台灣才是賣方市場,當台灣半導體不供給華為,華為就陷入困境,即可以了解到,不論兩岸關係好不好,中國都需要台灣的半導體,那長期以來是台灣依靠中國?還是中國依靠台灣?還不一定!

故而現在,在美中貿易戰之後,所謂的台商回流,嚴格來說,就是過去在中國的組裝廠開始回流。等於說,電子組裝的生產鏈開始搬回台灣,配合上游的半導體產業鏈,台灣已成為美中科技戰之中,美國最重要的「後勤補給國」。

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以來,在台積電(2330)領軍之下,可以帶領電子產業向上攻堅,令台股可以再創三○年來的歷史新高。



後華為時代供應鏈重整



不僅如此,在全球疫情蔓延之際,經濟大受波及的今年,台灣的經濟猶能展現成長的趨勢,大不容易啊!根據亞銀的預估,亞洲四小龍之中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台灣可以維持正成長,預估成長率為○.八%;相對地,預估南韓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負一%,新加坡負六.二%;香港最慘,預估是六.五%的負增長。

台灣的角色以及地位已經大不同了!

尤其是台積電已不再為華為代工晶片之後,市場一度擔心華為以及旗下的IC設計公司海思,曾占台積電十五%營收的大客戶。按理說,受華為影響最大,但台積電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製程,再加上人工智慧將大量被運用,沒有了華為,還有許多客戶排隊要進來,因而台積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且取代華為的公司也一一出線。

先前,曾一再提到的小米(01810.HK),反而因此受惠,相信中國的Vivo或者是Oppo,甚至是三星,都可能因此受惠!這也正是我們一再提及的「物質不變定律」,這個世界沒有了華為,還有其他品牌以及業者會補上。

所以這一段時間,看到小米業績走強以及華為的退出,小米股價由三月十九日的九.二港元,一度大漲至二六.九五美元才拉回,最高漲幅達到一.九倍;另外國際電信設備大廠愛立信,同時間也由六.一五美元,漲到十二美元以上,也漲了一倍。

沒有華為的世界,短時間先盤點一下,哪些公司受惠?又有哪些公司受害?經過盤點之後,全球的供應鏈又將恢復秩序。

回到股價型態上來看,台積電似乎又將準備創新高,連帶著所謂台積電的相關供應鏈,也可以重新再注意。其中弘塑(3131)股價的走勢,與台積電連動頗強,台積電的股價在七月二十八日創下四六六.五元之後,進入回檔整理;而弘塑股價則在七月十七日來到四一八.五元後拉回。經過調整之後,一如台積電的股價型態,頗有再創新高之可能。

至於家登(3680),也因為在台積電的加持之下,股價在七月初攻上三三九元的高價,其後也回檔整理,甚至也一度跌破季線,若可以再回到季線以上,則代表趨勢將再度轉強。



精材的成長性更明顯



再看到精材(3374),大股東就是台積電,這幾年也開始跟著台積電的成長而成長。

以今年來看,精材的獲利有明顯拉升的趨勢,上半年稅後純益為二.九八億元,賺贏去年一整年的一.八二億元,而且EPS為一.一元,遠遠高於去年上半年虧損的局面。

重要的是,精材六月份營收一舉跳升至六.一一億元,遠高於上半年平均的四億多;再加上七月份更上升至七.四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換言之,下半年的成長性正加快之中,而且線型上,重新整理出多頭的架構,一旦出現新的攻擊量,則不排除股價有更上一層樓之機會。

另外,自去年底以來,就不斷提到離岸風電產業,在台灣將快速增長,可以特別注意。因此,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便不斷提到相關個股,包括:上緯投控(3708)、世紀鋼(9958)、永冠KY(1589)、華城(1519)、亞力(1514)、中興電(1513),是《先探週刊》長期追蹤的標的。



風電股持續有風



以目前來看,這一段時間以來,上述這些離岸風電類股也的確向上突破,股價創多年新高,更重要的是,業績也是逐步上升。

短線上,永冠KY即將在九月二十二日進行現金增資除權,每股認購價在八○元,令短線上的股價受到一定的壓抑。惟除權後,永冠KY的股價似乎有重新再起的機會,逢低依然可以注意。

除了上述這些離岸風電類股之外,還有一檔較少提到的個股─士電(1503),從技術型態來看,頗有準備上攻的姿態。

過去士電曾與士紙(1903)、新紡(1419),合稱為「士林三寶」,以資產股著稱。

但事實上,士紙不僅有資產題材,而且長期以來獲利亦相當穩定,平均每一年EPS都有二.五元以上,去年EPS為三.二一元,而上半年EPS為一.七三元,與去年相當。

士電一如華城、亞力、中興電,都是電力輸配電設備的廠商,同樣受惠於台電新電力設備的重建及建設,加上又是風電帶來的需求,應該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最近可以看到,在台灣投資的離岸風電業者MHI Vestas持續推動風電零組件本土化的計畫之中,透過日立ABB電網,與士電簽下購買變壓器,用於於新的風電系統之中。

等於士電與日立ABB的合作之下,進一步進軍台灣的離岸風電市場,這對該公司的題材性而言,已增進一大步,對照股價逐漸形成攻擊架構之下,只要攻擊量再出現,則股價有進一步轉強可能。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