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花齊放、萬家爭鳴的台股  台股奇兵一檔接一檔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296期      出刊區間:113/04/19~113/04/25


台股守穩在兩萬點之上,當然最大的功臣就是台積電(2330),但這一次台股可以連續走高創紀錄,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台股是百花齊放。

其中除了市場並不那麼關心的營建股,今年有突出表現之外,也看到金融股也有不少奇兵。

像是京城銀(2809)股價攻抵五六.五元,創下近二、三○年的新高。而京城銀就是當年的南企,在現任董事長戴誠志接掌經營權之後,不斷開疆闢土,連續併購了高企及中興票券,壯大了京城銀的規模。從業績的表現可以看到二○一九年之後,獲利朝著增長的趨勢發展,二○一九年稅後純益就有三四億元,EPS為二.九九元;而後在二○二○、二一年,稅後純益皆超過五○億元,EPS也分別達到四.九元以及五.○二元。到了二○二二年,因美國Fed在通膨大幅攀升的壓力之下暴力式升息,導致美債大跌,影響到全球債券價格,令年度稅後純益降至二二.一億元,EPS剩下一.九八元。



京城銀股價大漲而上



京城銀去年業績重新進入成長軌道,稅後純益又拉升至六二.○七億元,EPS為五.五九元,也創下多年來新高,也令股價創下三十年新高。

除了京城銀之外,股價連創多年新高的個股,計有:台中銀(2812)、台產(2832)、台企銀(2834)、遠東銀(2845)、新產(2850)、第一保(2852)、元大金(2885)、永豐金(2890)、中信金(2891)、群益證(6005)等。

事實上,金融股並不是盤面焦點,也比較少人關注,而且根據三十多年來的經驗,金融股經常扮演股市末班車的角色,這一次會不會又如此?

惟就目前的股市型態而言,似乎有些不同了!從台股歷史來看,金融股曾經是台股最重要的族群!在一九八○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盛況中,台股之所以可以由一九八五年的六三六點,大漲近二○倍,來到一九九○年二月的一二六八二點,就是由金融股帶著台股上攻。

其中,國泰人壽也就是國泰金(2882)的前身,就是當年的股王,股價曾攻抵一九七五元;而彰銀、華銀、第一銀,甚至中華開發等股價也攻上一千元以上。

惟進入一九九○年代之後,台灣金融業的股價榮景不再!有幾個主要原因:

台灣的經濟大環境走下坡,在一九九○年之後,台灣資金、產業、人才大量西進中國,台灣內需受到極大的考驗!甚至一九九○年末期台灣房地產不景氣,大型建商倒閉,令金融業吃了龐大的呆帳!

再加上二○○○年之後,現金卡風暴又大大衝擊了台灣的金融業。



元大金市值大幅攀升



在經濟大環境走弱之下,台灣又開放大量新銀行的設立,造成過度競爭,也埋下了金融業不振的最大原因。

所以,在二○○○年之後,當時阿扁政府推動金融改革,大量打銷銀行呆帳,再加上鼓勵銀行的整併,才使得金融業走出谷底!

但受限於台灣內需環境依然欠佳,銀行的經營不易有大幅增長空間,因此,不少擁有壽險公司背景的金融股,便將資金大量投資到海外,以富邦金(2881)及國泰金(2882)為代表。

如今,台灣的經濟環境已大大不同,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之下,產業、資金、人才重回台灣,尤其台股可以勇創三十多年來新高,甚至突破兩萬點,不僅已大幅超越香港恆生指數,甚至今年台股的日均成交量,已明顯超越香港股市。

台股的榮景開始帶旺台灣的金融股,除了一再以本土為主的銀行,尤其像京城銀,股價居然可以氣走國泰金,而股市的熱絡,也助漲了以證券市場為背景的元大金等證券股。



台灣進入ETF時代



以元大金為例,股價創下近年來新高,市值已大大上升,在台股中已成為第二十一大市值的企業,甚至超越了合庫金(5880)、第一金(2892)、華南金(2880)等,這正反應台股的現況!

而且台股近年來市場的焦點─ETF,成為台灣游資所投資的項目;也成為推升台股上漲的動力之一。

就集中市場來看,日成交的天量在五千九百億元,若以目前資金動能來看,也許未來台股日成交量有可能上升至六、七千億元,甚至更高!

也就是說,台灣在一九八○年代曾經出現過台灣錢淹腳目的盛況;如今,可能是再一次資金淹腳目盛況的時代降臨!各種ETF的發行也在預期之中。

應該可以這樣來推估,未來台灣會有各式各樣的ETF,以產品的差異性來吸引投資人認購。就以南韓為例,最近南韓股市發行一檔相當特殊的ETF─「韓流音樂及文化ETF」,因為過去二十年來,所謂「韓流」的崛起,韓劇、韓國的音樂紛紛打進國際市場,其中最著名的防彈少年團BTS、前幾年的少女時代,都是韓流代表。而在南韓也因此有幾家著名的經紀公司在股市掛牌,主要有:HYBE、SM娛樂、JP娛樂、YG娛樂以及JYP娛樂等。所謂的「韓流音樂及文化ETF」,即以上述五家經紀公司作為持股核心,創造了不同ETF產品。

從南韓股市的例子來看,也許在下一個階段,台灣也會有各種不同標的物或產業ETF產生,產品的多樣化是ETF發展上必經的過程。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也許在未來台灣ETF產品中,可能有再生能源ETF、航太軍工產業ETF、AI產業ETF、生技ETF等,雖然這只是推論,但一旦隨著ETF市場愈來愈大,差異化產品乃是必然。

再回到台股來看,就如一開始所言,台股可以攻上兩萬點之上,不僅有台積電以及AI相關個股勇敢突圍而上,也看到其他產業的個股紛紛強攻而上,金融股的京城銀也只是一個代表之一。

如果是《先探週刊》長期讀者,相信對宏全(9939)一定不會陌生,這是過去一年多以來不斷提到的個股,經過一年多之後,可以看到宏全股價也一步又一步攀升而上,甚至準備向一六○元以上作挑戰!回想一年多前,宏全股價在八、九○元左右,雖然股價上漲走得慢,相信會走得久,在業績不斷刷新歷史紀錄之下,宏全的股價終將會更上一層樓。



全球AI發貨中心遠雄港



除此之外,當台灣成為全球AI的製造中心之後,下一個階段開始會看到台灣出口總額將進一步增長。

二○二二年是台灣出口創新紀錄的一年,全年出口總額達到四七九四.四二億元,相較於小英上台那一年,台灣全年出口僅二七九一.七五億美元來看,幾乎成長七、八成以上,當然這是產業回流的重要訊號,這也令台灣唯一的自貿區-遠雄港(5607)的年度稅後純益,由二○一八年的二.二一億元,成長至二○二二年的十.九六億元,EPS上升至四.二七元。

其後二○二三年出口因為去庫存、全球經濟調整之故,令台灣全年出口降至四三二四.八億美元,較前一年度衰退九.八%,也令遠雄港全年稅後純益降至八.九二億元,因為股本擴大之故,EPS為二.九一元。

重點來了,從二○二四年開始,半導體及AI相關產業進一步增長,帶旺台灣的出口,第一季出口金額開始呈現明顯成長趨勢,元月份出口金額達到三七一.九億美元,成長十八.一%;二月份因農曆春節之故,下滑至三一四.三億美元,猶可成長一.三%,但三月的出口金額再度回升至四百億美元以上,來到四一八.二億美元,成長十八.九%,合計第一季台灣出口總額達到一一○三.三億元,其中AI相關產品的出口,推升出口數字增長。

不要忘了,下半年才是真正出口旺季,以第一季出口可以看到明顯增長的情勢來看,今年大有可為,故而對遠雄港而言,具有強烈帶動作用,這也具體反應在三月份營收來到二.八八億元,為兩年來的高點,也較去年同期成長十六.九%,合計一∼三月份營收為八.○五億元,成長十七.三%。更重要的是AI相關產品因為單價高,大多數以空運為主,是推動遠雄港業績增長主因,再加上Nvidia及AMD已紛紛進駐遠雄港,成為全球最重要的AI發貨中心,若一切順利,也許今年是遠雄港重新進入大成長循環的開始。而該公司也調整了原本配發一.七元現金股息的政策,變更為配息○.九元、配股○.八元。如果以過去的經驗來看,似乎是公司大戶作多的象徵!

遠雄港的股價短線上已有築底的跡象,一旦再有效攻過年線,也許是另一段行情的開始!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