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牌車廠加足馬力向前衝  擺脫防疫險陰霾 新能源車成長加速
  •   
      
作者:黃俊超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251期      出刊區間:112/06/09~112/06/15

全球車市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大起大落,然而隨著電動車崛起,車用電子需求持漲,將帶來不同的新風貌,裕隆集團、和泰車、零組件廠東陽股價看漲。


歷經疫情期間車市需求驟降,而後供應鏈與運輸遇到瓶頸,不論是新車或二手車價格大漲,然通膨、升息伴隨總體經濟恐遭遇逆風,外商瑞銀報告顯示,上半年多數業者訂單滿手,汽車價格持穩高檔不墜,不過預估下半年,需求恐將無法跟上腳步,全球汽車產量將超過銷量六%,意味著可能會爆發新一波價格戰。



Tesla引戰,降價換市占率



機動車輛包含汽車、卡車、公共汽車等以動力裝置驅動車輛,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占全球市占超過三成為最大,美國約十九%排第二,其後為日本、印度與德國,全球前五名國家占六五%銷售量,而亞太地區超過五成。根據統計,新能源車於去年銷售為一○六五萬輛、年成長六三.六%,戰整體車市約達十四%,其中純電動車為七八九萬輛、年增六八.七%,Tesla居榜首但市占率下滑至十六.六%,比亞迪則提高至十一.五%。

總體經濟恐不利於車市表現,不過預估新能源車仍將持穩成長,然而,今年電動車市場出現削價競爭,率先引戰的是Tesla,迫使中國本土車廠與其他外國品牌廠跟進,為了促進消費與調整庫存,各地政府也擴大補貼,另一因素則是中國官方,將從七月起全面實施國六B排放標準,不符合規範的新車將無法上市。

相較於Tesla的規模經濟與獲利能力,具有獨特軟實力如自動駕駛軟體,甚至可採取零利潤價格銷售,以犧牲毛利率換取新車交付數,部分車廠恐將因降價而嚴重拖累營運表現。新能源車陸續降價,且包含Tesla在內將推出低價新車,預計將造成更為廣泛的影響,價格戰有可能擴散到傳統的汽車與柴油車領域。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估,今年新能源車銷量將再成長三五%,達一四○○萬輛,市占率進一步拉高至十八%,二○三○年中國、歐洲與美國電動車市占率都將超過六成,全球每日對石油需求量將會減少五○○萬桶。汽車產業正在經歷革命性劇變,不僅止於動力來源差異,而後還將隨著法規政策、相關配套措施與設施逐步完善,駕駛人用車模式與行為習慣,也將帶來巨大改變。



裕隆集團營運復甦



裕隆(2201)成立於一九五三年,至今已是七○年,幾乎等同於台灣汽車工業歷史,除了引進先進國家技術與合作,各零組件協力廠,規模也逐漸成形。裕隆去年受到轉投資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險事件,導致出現虧損,不過公司表示,僅為一次性認列影響,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已恢復獲利,本業持穩成長,除了五億元迴轉利益外,去年因防疫險而虧損,今年將可產生稅盾效益,最保守估計稅率約可致三∼五%。

近日法說會上,裕隆指出隨著國內晶片及缺料等問題趨緩,今年國內車市仍估維持四二.五萬台,中國隨著景氣逐漸復甦、市場需求漸恢復,汽車銷售預估可達二七六○萬台。納智捷Luxgen n7電動車目前預接訂單二.五萬張,產能規劃五.五萬台,新店裕隆城今年八月前都會進行折攤,明年租金可挹注三∼四億元。

裕隆集團旗下中華(2204)股價超越裕隆,第一季營收年增二五.三%,稅後淨利為年增十二.八%、EPS二.七一元,為近十年來新高,主要受惠新代理品牌MG帶動,銷售狀況優於預期,今年銷售目標調高至一.二萬台。中華去年同樣受轉投資影響,今年也將會回沖增額提列虧損,另外,有效稅率也可望僅二∼三%,法人樂觀估計,營收可望年增兩成,EPS挑戰一個股本。



和泰車市值創新高



同屬裕隆集團的江申(1525),中華持股四三.八七%、國瑞汽車持股三二.九四%,受惠於電動巴士車價訂單大增,第一季營業利益為近十年來最高,加上處分杭州廠入帳,EPS為二.六三元,電巴營收占比提升至雙位數,隨著產能提升,目標年底增至年產能一五○○輛,下半年將優於上半年,全年電巴比重將擴大至兩成,全年獲利可望挑戰歷史新高。

和泰車(2207)擺脫產險陰影,首季營收六七九.七億元,年增率為十一.一%,稅後淨利五○.六億元、年增十七.九%創單季新高,EPS為九.二七元,加上四月每股稅後盈餘一.三四元,前四月已累計超過一個股本,帶動股價創下八八五元的歷史新天價。集團設定旗下三品牌包括Lexus、Toyota以及Hino,今年度銷售目標十六.三萬台,去年為十五萬台。

電動車銷量進入高速成長期,和泰車也跟隨原廠豐田腳步,繼豐田首款純電車bZ4X與Lexus UX300e後,再導入純電跑旅RZ450e,預期全年純電車銷量突破千台不是問題。由於原廠交車狀況大幅改善,可望加快交車速度,加上轉投資虧損的壓力解除,法人預估全年營運將有機會挑戰新高。

車用零組件廠東陽(1319),受惠需求熱絡,第一季EPS○.八三元,四月稅前淨利三.○一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累計前四月稅前淨利九.二七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五七%,為八年來同期新高。今年AM/OEM業務可望隨市場逐漸回穩,布局供應Tesla的產線也已在試產,同時安徽新廠將在下半年量產,東陽於新能源車業績比重將逐步提升。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