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技醫藥 用專利換現金  綿密的專利布局好比漁網捕魚 一尾都不放過
  •   
      
作者:徐玉君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051期      出刊區間:2019/08/09~2019/08/15

台灣市場規模小,生技醫療產業該如何吸引國際資金投資,或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專利」絕對是重要的途徑之一!
台灣政策對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鼓勵「創新」,這也是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十餘年來,已經陸續有新藥研發、高階醫材等擁有國際專利,不過從研發、專利布局,到商品化的過程其實相當長,因此,專利的技術授權,成為生醫產業在商品化前,創造現金流,且分散風險的最快途徑。



用授權換現金、時間、市場



所有的新藥研發公司,都擁有創新專利,問題是該如何布局專利,專利申請費用不貲,每個國家的申請費用也不相同,不過生技醫療產業仍以歐美的發展最成熟與完備,因此,申請專利大多以歐美市場為主,而隨著中國醫藥市場的崛起,對岸的專利布局也成為關鍵一環,姑且不談專利布局的方式與思維,僅以專利的布局愈是綿密,專利的價值就愈高為方向。

好比默克藥廠(Merck)重磅藥─免疫療法新藥Keytruda,是第一個經FDA核准的PD-1免疫抑制藥物,該藥於一四年上市,隔年就突破十億美元,不過,這個抑制PD-1的作用,卻是必治妥施貴寶(BMS)與日本小野藥品兩家公司在美國、歐洲、澳洲、日本所持有的專利。最終默克於一七年元月用六.二五億美元與兩家公司達成和解,且於一七∼二三年止,還須支付全球營收的六.五%權利金,及二四∼二六年全球營收的二.五%權利金給兩家公司,顯見專利布局的重要。

不過,畢竟是大廠的專利遊戲,台灣屬於小型研發公司,往往擁有某些專利後,在商品化的過程中可能有侵權的部分,此時也須經授權後商品化,這就出現了跨國際、跨企業合作的專利布局,屆時商品化後再享銷售分潤。台灣生技授權起源於中橡(2104)的龐貝氏症孤兒藥,再來是智擎(4162)的胰臟癌新藥,今年授權案更是接二連三(詳見圖表)。

智擎於一一年以二.二億美元授權美國Merrimack Pharmaceuticals,創下台灣新藥研發授權新紀錄,並自一四年起,授權新藥陸續完成階段里程,且陸續認列里程款,一直到新藥正式上市銷售,營運自此虧轉盈,創下台灣新藥研發授權模式的新楷模,也因此不少新藥研發公司,在新藥進入臨床後,即開始陸續洽談授權事宜。

圖表中,包括東洋(4105)、台微體(4152)、瑩碩(6677)等都屬於製程技術、技術平台的授權,可應用於多項藥品的研發與製造,其他則多屬於創新新藥授權;其中的景凱(6549),旗下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新藥JKB-122、JKB-133已研發數年,而NASH目前尚無FDA核准的治療藥物,因此,獨家授權恆翼醫藥開發亞洲市場,並由其負責該藥二、三期臨床費用及獲准上市後的商業化推廣,以授權換時間、換現金並降低風險。



跨國際合作成為主流



另一家以晶元磁片為基礎的多元檢測技術開發商博錸(6572),在精準醫療的趨勢下,旗下的IntelliPlex平台和影像晶元磁片(πCode MicroDiscs),幾乎任何探針都可以與之連結,包括DNA、RNA、抗原、抗體、蛋白質或化合物,是目前最大的多工平台技術;換句話說,開發更高複雜的分析試劑因這個平台成為可能。

這個技術被日本電化集團(Denka)看中,並以該技術平台開發HIV及性病檢驗試劑等產品;此外,還認購博錸私募,持股達三三.四%,成為單一最大股東;長期有助於加速博錸未來國際市場商品化的速度,可持續關注。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