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的機會來了!  美國市場、日本研發、台灣製造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038期      出刊區間:2019/05/10~2019/05/16


美中貿易戰火再起!再次彰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企圖,這對台灣而言,是調整過去廿多年以來經濟腳步的關鍵。

其實郭台銘在宣布參選總統後,曾說過─美國市場、日本研發、台灣製造。

這句話特別有意思,在一九九○年初期,也大概在鴻海(2317)掛牌之初,鴻海便轉進中國,建立龐大生產基地,才造就目前的鴻海企業王國。

簡單來說,鴻海生產基地一直就在中國,也就是「製造在中國」,當然市場也一直在美國,所以,中國多年來賺取大量的外匯,其中大功臣之一的鴻海集團當然是扮演重要角色。

現在會喊出「台灣製造」,即點明了「中國製造」肯定在未來的貿易衝突中首當其衝。從去年以來,可以看到台商回流台灣,造成工業區土地上揚;另一方面,也看到不少製造業從中國轉進東協國家,包括: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地。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台灣在產業發展上,也許是一個重大的轉變。



趨勢轉回台灣



要了解,台灣產業的發展過程,歷經一九八○年代,台灣人工及土地成本,再加上新台幣由四二元升值至一九九二年二四.五元的過程中,令台灣生產成本大增,再加上一九九四年人民幣進行匯改,人民幣匯價一口氣由五元兌一美元,大貶至八.二兌一美元,造就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到了二○○○年左右,美國幫助中國加入WTO,令中國經濟快速起飛,外匯存底大量累積,一度接近四兆美元。

如今,美、中發生貿易大戰,代表中國世界工廠已經結束,這是非常明確訊號。

若再以產業來看,前幾年,早已逐漸離開中國,轉進東協諸國的首推紡織、成衣、製鞋。

而製鞋產業之中,動作最快的代表是豐泰(9910),長年以來,我們不斷關注豐泰發展,可以發現這幾年,豐泰逐步離開中國(目前生產比重已降至十%以下),轉進越南、印尼、印度產地之後,業績不斷成長。

二○一三年,豐泰營收為三八一.四八億元,稅後純益為二二.九四億元,EPS為四.一二元。

但到了二○一八年,也就是去年,年營收已跳升至六四四.九八億元,稅後純益為五二.六三億元,較二○一三年成長一倍以上,EPS為七.八八元。



運動產業早已離開中國



今年第一季,豐泰營收為一六九.一二億元,成長十四.一%,而稅後淨利為十四.七六億元,創第一季的獲利新高,EPS為二.二一元。按此估算,豐泰今年EPS將再創歷史新高。

在基本面推升之下,豐泰股價已由二○一三年的不到五○元,大漲至目前的二六四.五元。

重點來了,一九九○年代豐泰在生產成本的考量之下,將生產線移往中國,而後又離開中國,在美中貿易戰中又卡到好的位置!時機抓得剛剛好。

尤其是運動風持續席捲全球,自去年以來,包括Nike、Lululemon、VF等個股,股價不斷創下新高。

最近愛迪達也公布第一季業績,Nike的營收來到五八.八三億歐元,成長四%;而稅後純益為六.三二億歐元,成長十七%,令股價大漲。

在此情況之下,台商的供應鏈也水漲船高,可以看到聚陽(1477)股價由一一六元,一路漲到二二八元;儒鴻(1476)的股價也重返四○○元以上,來到四五八.五元才拉回。

回頭再來看,也將生產線移往越南的百和(9938),第一季營收也成長五○.一%,來到四三.三六億元,第一季EPS超過一.三元,展現新的動力。

再看到固守台灣的利勤(4426)歷經前兩年的低潮之後,今年也有機會捲土重來,尤其第一季營收為六.三五億元,創下第一季營收新高,如果第二季之後可以維持下去,業績及股價就可以更上一層樓。



南寶趨勢持續看好



再者,全球最主要的製鞋用膠公司─南寶(4766),同樣在越南有龐大生產基地,就製鞋業的成長氣勢來看,也同樣有更大增長空間。

尤其南寶的製鞋用膠之外,近年來更持續推出新產品,包括:電子級的光學膠再加上碳纖維等,一旦這些新產品不斷發酵之後,中期趨勢上肯定有更大的增長力道。

除此之外,在美中貿易大戰之中,有兩個主要產業為美國所圍堵,一個是5G;另一個是安控。

自去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我們就不斷提及,5G及安控產業是下一個階段台灣可以擴大發展的產業。其中,多次提到晶睿(3454)以及昇達科(3491),股價也有一定的上漲幅度。

以晶睿為例,在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晶睿的股價由七○.二元開始走高,一直到今年二月初,一度漲到一三四.五元,漲幅超過一倍。而後股價進入中段整理。

觀察晶睿過去幾年,的確是受到中國相關業者的競爭,導致成長受限,甚至去年的稅後純益也降至三.三億元,EPS三.九元為近年來最低的一年。

晶睿在第一季營收逐漸感受到所謂「轉單」效應,季營收十七.一二億元,成長五五.一%,而稅後純益為八五○○萬元,成長六三.三%,EPS為一.○一元。

當然現在對晶睿而言,僅是轉單初期,一開始毛利都會受到限制,但未來季季高的可能性可望大大的增加,因為這是美中貿易戰必然的結果。

所以反應在四月份,晶睿的營收再創歷史新高,來到六.六六億元,亦比去年同期成長六二.一%。



晶睿營收再創歷史新高



不要忘了,自台達電(2308)入股晶睿,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持有五○.一三%股權)之後,令晶睿的增產速度加快,除了自建廠房之外,也在台達電的桃園區設立生產線,全力與台達電合作,爭取更多的訂單及業績。

故而,美中貿易大戰的戰火再起,再看到晶睿的四月份營收可以再創歷史新高,反應出下一個階段的晶睿,會持續展現不同面貌。

再者,很多公司的變化有時不能光看表面,或人云亦云,應該發掘真實情況,找到具有價值投資標的,為什麼要提到這些?

去年有一則消息,華人的女子天團「S.H.E」,離開栽培多年的華研(8446),一時之間,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沒有「S.H.E」的華研怎麼辦?這種恐慌,令華研的股價由去年四月份的一七八.五元,跌到去年底的七二.八元。

但我們卻看到,沒有「S.H.E」的華研,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該公司的營益率大幅跳升,第三季三二.六%,第四季更上升至三四.九六%。為何會如此?

應該可以從華研發展歷史來看,長期以來,華研唱片培養出不少明星,從當年的熊天平、許如芸、S.H.E,到這幾年大紅的林宥嘉,之前還有動力火車。

當明星大紅之後,唱片公司就要花更多錢去養他們,造成成本愈來愈高!過去熊天平、許如芸、S.H.E都是如此!



華研沒有S.H.E獲利更好



但這些大牌明星離開之後,華研的獲利並沒有衰退,從二○一三年之後,華研的稅後純益由一.一五億元,EPS三.八四元一路上升,到去年為四.七九億元,EPS為九.○四元。

一定要了解,過去華研所培養的明星,所出的唱片、歌曲,所謂的「版權」仍為華研所有。

這些年,唱片業不景氣,但「影音串流」的市場卻大幅成長,而這些「影音串流」平台,都必須靠「內容」來支撐,而華研的所謂歌曲版權,就成為所有「影音串流」平台必須購買的標的。

簡單來說,研華就是華人世界中,擁有眾多IP(智慧財)的公司,每一年所出售的版權費或權利金,以目前股本五.二九億元來看,據估計EPS保持八∼十元並不難!隨著全球「影音串流」平台不斷成長之下,華研是被不斷推升而上。這是這個產業最特別的地方。

所以,沒有S.H.E的華研,一度造成股價崩跌,但最後發現,華研的營益率反而大幅上升,並在這個基礎下,再培養另一個「S.H.E」,因此,以目前華研的股價來看,也許大有空間。

尤其從技術面來看,華研的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已逐步突破年線而上,一旦正式突破後,股價有機會轉為攻擊架構,甚至進行中、長期的另一段上升行情。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