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工業氣體大廠的高光時刻  來自半導體、潔淨能源和醫療需求強勁
  •   
      
作者:魏聖峰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319期      出刊區間:113/09/27~113/10/03

看好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的地位,國際大廠與台廠合作,全都打進台積電供應鏈,提供高純度工業用氣體。國際大廠看好基本面穩定成長,支撐股價走多。


受到半導體和潔淨能源對工業氣體需求轉強,今年上半年國際主要工業氣體大廠的業績普遍都不錯,股價也有不錯的反應。半導體製造過程中,工業氣體占成本十∼十五%,是僅次於矽晶圓外的第二大材料成本,且都屬於耗材部分。這幾年台積電(2330)

在南科擴廠外,也要在高雄設立晶圓廠,如果讀者有印象的話,很多日本化工廠以及德國化工大廠的默克集團都已經在高雄地區設立生產工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就近供應台積電所需要的工業氣體和化學耗材。

在半導體的製程上越先進的製程節點,越需要用到純度越高的氣體,因為氣體的純度直接影響製程良率。開發一款半導體等級用的純度氣體,在認證過程中至少需要三年以上,開發完成後還需要經過客戶的驗證。雖然台積電積極推動半導體設備與材料本土化供應,局限於氣體純度的問題,能夠提供半導體用工業氣體的台灣廠商仍相當有限。對台積電來說,大部分工業用氣體仍與國際大廠合作,而默克集團和日本化工業者直接到台灣設廠,也算是在地化供應鏈的一環。因為這些化工材料業者與台積電的合作關係可能都超過二十多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雙方對於彼此的需求很有默契。



國際大廠與台廠合作



根據台積電的年報揭露訊息顯示,Air Products、Air Liquide、英特格和日酸控股公司,是台積電在工業氣體方面的供應商。美國業者林德,透過與聯華實業的合作關係,在台灣成立聯華林德氣體公司,供應台積電所需要的工業氣體。另外,南韓SK材料公司、Praxair也都是台積電工業氣體供應商,但SK材料公司已被併入SK集團內下市,Praxair與中石化合作,共同成立中普氣體材料公司,但Praxair在美股沒有掛牌。

美國Versum材料公司已經被德國默克集團收購,這裡的默克集團就是德國默克家族所有,與大家熟知的默克藥廠同屬一個集團。Air Liquide與遠東集團合作在台灣成立液空台灣,Air Products也和三福化工成立三福氣體。由此可知,很多國外工業氣體公司也透過與台灣企業合資成立公司的模式,以自有產品的模式,打入台積電供應鏈。國際化公大廠與台灣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比較容易打入台灣的客戶供應鏈,同時也能確保自家技術的完整性。很多自製的氣體毛利率通常超過四成。由於台灣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半導體生產鏈,國外大廠不了解台灣供應鏈生態,透過與台廠合資成立公司的模式,能在台灣找到最多的客戶,以極大化母公司的獲利基礎。



林德第四季業績會好轉



全球工業氣體屬於寡占市場,前三大業者的林德、Air Liquide和Air Products的總和就達到七成。林德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優於預期,去年獲利也很突出。即使公布第二季財報後,對於第三季的業績略有保守,對短線股價造成震盪。即便如此,股價還是維持高檔震盪。券商分析師指出,林德上半年業績表現很強,全球主要市場中來自於亞太、新興市場的業績成長動能強,第三季EPS略低於先前預期,這可能與市場擔心美國經濟有衰退風險有關。不過,該公司對於全年度的營運,預估全年EPS介於十五.四∼十五.六美元,低檔部分有提高,整體是符合市場預期。因此,林德第三季獲利或許有些壓力,卻可以在第四季補回來。以上半年毛利率四八.三%、營益率二八.九七%為例,是列表國際氣體大廠中獲利能力表現最佳者。

Air Products上半年營收年減三.一七%,但淨利卻能比去年同期成長四.四%,顯示該公司產品競爭力轉強,高毛利產品增加的結果。除了半導體氣體外,該公司的氫氣打入潔淨能源材料供應鏈,與TotalEnergies簽下十五年長約,將從二○三○年起每年提供七萬公噸的氫氣,大幅提高獲利表現。Air Products在疫情期間於台灣興建兩座空氣分離廠並順利投產,提供南科晶圓廠客戶超高純度氮氣、氧氣、氬氣和氫氣等高純度工業氣體。其產品除了提供晶圓廠外,金屬製造、玻璃、電子和平板顯示器甚至石化產業都有。Air Products預估本季EPS約在三.三三∼三.六三美元,比前一季的三.二美元高。Air Products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明年中國市場的營運可能持續低迷,當地製造業需求不振,直接影響到該公司中國市場明年的訂單成長。



Air Liquide持續看好明年業績



Air Liquide上半年也交出不錯的績效,淨利年增率達十三.五%,而營收卻年減四.三%,凸顯產品結構的毛利率提升很多。雖然歐洲上半年景氣不佳,德國經濟瀕臨衰退邊緣,卻沒影響到Air Liquide獲利能力。展望下半年,Air Liquide持續看好業績穩定成長,工業產品業績強勁,醫療保健產品需求也很強,市場普遍預期除了今年業績不錯外,明年的營益率還有可能再調高一.七%,這對股價來說是非常正面的效應。

另外,杜邦、3M和日酸控股上半年業績表現不錯,近期股價亮眼,股價維持創新高,顯日美日兩地的工業氣體和化學材料的需求很強。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