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股市二十年來大漲,已是全球第五大股市。大選後政府為了降低貧富差距,向金融市場提高資本利得稅和交易稅,造成外資明顯賣超,印度股市創新高後震盪。
過去二十年以來印度股市是全球股市中表現最強勁的市場,僅在○八年和一五年下跌,其餘的十八年都是正報酬,尤其從二○一八年以後至今,美國與中國對峙轉趨激烈,美國政府要求外資工廠盡速遷離中國,扶植越南與印度態勢明顯。在美商品牌廠要求下,許多電子零組件供應鏈大量移入印度,帶動印度股市的大漲行情。然而,隨著印度股市多頭長年奔馳,政府最近的稅務改革中,針對金融市場投資予以加稅,使得八月份以來外資對印度股市態度轉趨保守,股市開始出現高檔震盪行情。
從二○○四年至今,由印度前五十大權值股組成的Nifty 50指數,累積漲幅超過十二倍,並在八月初創下歷史新高。創新高後的Nifty 50指數短線回檔,外資明顯賣超。八月至今,外資共賣超印度股市十六.○三億美元,使得今年以來外資淨買超金額剩下二○.九四億美元。這樣的淨買超金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一四五.四五億美元。印度股市短線創新高情況下,Nifty 50指數成分股的本益比為二四.三倍,比同屬新興市場的台股和南韓股市本益比的二一.七三倍和十四.五倍都還來得高,代表印度股市漲到現在並不便宜。由於印度股市長年的多頭行情,八月初創新高時的市值一度突破五兆美元,超越香港股市。
印度股市本益比已高
外資在印度股市的操作以隨勢操作為原則,當股市創新高時,如果當時國際股市表現不理想,一定會賣超印度股市實現獲利入袋,會造成印度股市回檔。等國際股市趨勢好轉,才會重新買回股票。八月前兩個星期,外資在印度期貨市場布局空單,造成股市漲多回檔。第三季國際股市處於震盪盤整,美股八月份以來量縮,加上八月初市場剛經歷日圓套利交易平倉潮的震撼教育,市場傾向保守態度。這樣的操作態度也形成外資八月份在印度股市傾向賣超。
去年第三、四季期間,印度股市也曾漲多拉回。去年七月下旬到九月初,當時出現四.一二%的漲多回檔。接著又在九月中旬到十月下旬又出現另一波超過七%的回檔。這兩段回檔行情都是創新高後的回檔,不過到去年底印度股市又再創新高。今年上半年雖然也是多頭漲勢,大部分時間都維持區間震盪。從外資買賣超印度股市金額來看,外資在今年四、五月有較明顯的賣超,六月中旬也有一段賣超。今年四、五月是印度大選,執政的印度人民黨在投票結果獲得的國會席次遠不如選前的期待,這次印度人民黨與其他小黨合作組成的執政聯盟,才順利讓莫迪擔任第三任總理。這樣的結果可能會讓莫迪的第三任總理任期綁手綁腳,若要再進行較大的改革政策比較不容易。印度執政黨在今年大選選情不佳,可能與貧富差距擴大,加上選民對執政黨的新鮮感不再有關。
為此,印度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七月底向國會提出的二四、二五會計年度中央總預算中,提出支持農業、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計畫、促進印度東部農業和偏鄉發展、啟動第四階段總理農村道路計畫(PMGSY)以及提高國防與太空經濟計畫。以上政策都需要大的政府支出,所需經費就從稅務改革而來。這次印度稅改提高個人所得標準扣除額、提高養老年金家庭扣除額、資本利得免稅額增加到每年一.二五萬盧比,以上稅改嘉惠一般印度人民和中低收入家庭。
縮小貧富差距稅改計畫
不過,印度政府提高資本利得稅,持有時間不到十二個月的金融資產,資本利得稅從十五%提高到二○%,所有金融和非金融資產的長期資本利得稅從十%提高到十二.五%。從十月起,出售股票期權的證券交易稅提高到權利金的○.一%,期貨證券交易稅提高到交易價格的○.○二%。換句話說,印度政府向外國投資人、機構法人、股市交易大戶提高相關的資本利得稅與交易稅,提高金融市場的交易成本,是八月初以來外資賣超印度股市的理由。
從印度前二十大資本市值成分股,印度信實工業本業是塑化提煉和行銷,印度基礎建設需求大,成就信實工業是印度最大權值股。上季營收年增十一.六七%、達二三一七八.四億盧比,EPS二二.三七盧比,營益率十二.五八%,雖然略低於去年同期的十三.四一%,但高於市場預期。看好本季EPS可望進一步成長到二六.三六盧比、營益率十八.五三%。近期大盤創新高回檔,信實工業股票維持高檔震盪,若能再創新高,有利於印度股市的多頭表現。
印度銀行業獲利強勁
由於印度的基礎需求強,帶動對銀行貸款需求,在印度二十大權值股中,銀行股就有五檔,而且印度銀行業的獲利能力都很不錯,很具有市場競爭力。HDFC銀行過去四季的平均淨利率高達三九.三%,之前該銀行的淨利率超過四成的機會很多。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的淨利率有三○%,印度國家銀行的淨利率二○.六%,科塔克馬辛德銀行的淨利率為二二%,Axis銀行淨利率高達一四三.九%。不過,以消費金融業務為主的Bajaj金融過去一年的淨利率僅有七.三%,與其他以企業和工業貸款為主業的銀行相比,獲利能力就遜色不少。
印度資訊科技服務業的塔塔諮詢服務和Infosys,本業主要是以服務保險、銀行、通訊和製造業等專業客戶為主,大型銀行業都是它們主要業務,幫銀行業承做專業管理軟體的服務。隨著越來越多外資工廠到印度開設新工廠和建立上下游供應鏈,帶動印度銀行貸款、製造業管理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是當前印度主要經濟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