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力、軍工股 政策當靠山  五二○行情加溫 「蔡規賴隨」
  •   
      
作者:黃俊超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294期      出刊區間:113/04/03~113/04/11

賴清德即將於五月二十日就任總統,過往多次表示延續蔡總統路線,預期軍工、能源與電力相關類股,依舊會是盤面重要多方指標。




加權指數第一季上漲二三六三.六四點、幅度為十三.一二%,不僅創下歷史新高、突破了二萬點的整數關卡,亦為全球股市前段班。縱然全球政經局勢依舊詭譎多變,不過行情總是在半信半疑中成長,長多格局的兩大因素,一是資金眾多,超額儲蓄與ETF募集狀況,是最顯而易見的表象;二為AI狂潮一波接著一波,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GTC大會期間曾表示,AI是新的工業革命,而台灣正處於最中心的位置。



五大信賴產業



指數漲多整理震盪難免,不過長線趨勢並不會因此而出現改變,整體盤勢要保持穩健,除了AI持續推動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之外,良性類股輪動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是高低基期的變化,縱然消費性等需求復甦緩慢,不過庫存多已趨於健康,若有題材將帶來補漲機會;二是金融股在國內外投資獲利狀況不錯,搭配絕大多數股利政策今年可望加碼奉還。

三是新政府將於五二○正式走馬上任,即將就任總統的賴清德多次宣示,將延續蔡總統路線,預期包含能源、電力、軍工等相關政策性產業,依舊會是盤面傳產族群最受關注的類股。在上任前六○天,啟動「信賴新政,穩健接棒」傾聽交流行程,聚焦國家自主防衛軍工產業、繁榮台灣創新驅動、傳產與農業再升級、均衡的台灣、綠色成長等五大方向。

無庸置疑,半導體產業是第一棒,賴清德期許未來台灣不僅要維繫優勢,更要強化外溢效應,讓半導體產業成為台灣用來撬動全球的關鍵支點。第二站則是亞創中心無人機產業聚落,國防與經濟是撐起國家發展兩大支柱,而後則是來到華亞科技園區,座談會中賴清德表示「台灣電是夠的」,並指出電力供應是影響產業投資發展的重要因素,未來將致力於擴增綠電、提升電力調度能力及供電穩定性。

賴清德在訪視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時表示,追求國防自主,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國機國造的高教機勇鷹號至去年底已累計交機二七架,國艦國造的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也已於去年成軍,高效能艦艇、新型救難艦及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均按計畫節點執行。潛艦國造第一艘原型艦海鯤軍艦已於去年九月下水,為我國國防自主立下嶄新里程碑。



國機、國艦持續自研自製



除了國機國造與國艦國造之外,根據媒體報導,國防部的「國防自主政策推動具體成效暨未來目標專案報告」內容當中顯示,為強化不對稱戰力,中科院執行騰雲無人機等五型軍規無人機研發及量產,除機敏技術,八十%產值釋商產製,依建案規劃分年量產,此外,經濟部整合國內產業能量,開發陸用型無人機等六型機。國防部也依「海空戰力提升計畫」,督管中科院二二年至二六年執行九型精準飛彈量產,均依期程管制執行。

近期軍工股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龍德造船(6753),受惠於船舶工程進度分批完成合約相關裝備驗收節點,去年稅後純益翻倍成長五.七五億元、EPS五.四三元,較營收成長三成高出許多,尤其第四季學習曲線效率轉佳,營益率從過去七季十∼十五%,一舉跳升至二七.九五%,股價自八○元之下大漲至一二四元,漲幅超過五成。

首批六艘海軍高效能艦艇如期、如質、如預算順利完成交艦,而後還有二二年以三○億元標案拿下第二批三艘沱江級艦船體建造案,去年則有九○億元第二階段五艘沱江級軍艦船體建造案,預計二六年交船,且近期原物料成本降低,若庫存與成本拿捏得宜,還將有利獲取更高利潤。公司也表示造船能量在經過擴建六廠後,可以爭取到一○○公尺長的造船訂單,較過去的六○∼八○公尺長船型放大,並將持續爭取其他國艦國造與尋求海外公務船訂單。

此外,中科院代號快奇專案,於今年編列逾八億元預算,研製攻擊無人艇,近日將進行公開招標,先建四艘,在蘇澳港測試,預訂今年至明年研製,未來規畫首批量產二○○艘。攻擊無人艇其實就是無人自殺艇,中科院希望無人艇搖控距離在七○公里之內,搭配陸軍灘岸作戰使用,龍德造船曾接獲新加坡政府無人艇訂單並已交船,是國內最具實績的公司。

漢翔(2634)為我國航太產業龍頭廠,除了持續交付勇鷹號高教機之外,積極爭取研發初級教練機自研自製,將創造三九○億元產值,也奠定新型戰機研發能量,將自製率提升至九五%,目前已與中科院完成第一階段設計,若專案啟動,將展開第二階段細部設計,預計三年後首飛、六年後量產,符合空軍二○三三年換裝需求。

根據漢翔評估,雖然四五架初教機自研自製經費約二一四億元,將會高於對外採購的一八六億元,不過後勤維護經費約五二○億元,將略低於外購的五二九億元,並將人才與研發能量留在台灣,為下一代戰機研發基礎,漢翔也預估自研自製將帶來三九○億元的擴張效益,若外購或租賃則對經濟與技術提升毫無效益。自己能做當然自己做,何必仰人鼻息。



AI對電力需求正高速成長



不僅股市資金高度集中於AI,各大國際企業也持續投入資金,近日如微軟正計畫斥資超過一一五○億美元,與OpenAI共同啟動資料中心的大型計畫,其中包含一台內建數百萬個AI晶片的超級電腦,這項計畫較去年微軟在伺服器、建物加上其他設備的資本支出超過兩倍以上。AI對於電力的需求量非常大,摩根士丹利報告就指出,AI要成長必須仰賴大量電力,因此許多相關公司不惜溢價確保電力充足,並預期至二七年,全球資料中心對電力需求,將會呈現倍數成長。

英國國家電網首席執行官John Pettigrew也提出相同看法,認為隨著AI技術蓬勃發展,預計英國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將在未來十年增長約達六倍,日前英國提出電網投資計畫,預計將投入約當一四二○億美元。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預測數據,未來三年全球數據中心、AI和加密貨幣等高耗電量產業,電力需求可能將至少翻倍,相當於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全部電力需求。

荷蘭國家銀行估計,ChatGPT每天處理二億用戶需求,消耗超過五○萬瓩電力,相當於美國家庭每天用電量的一.七萬倍,Google搜索使用生成式AI每年耗電量將增加至二九○億瓩;Uptime Institute預測至二○二五年,AI業務在全球數據中心用電量佔比,將從二%以下迅速增長至十%;波士頓諮詢公司則預測,數據中心消耗美國電力,二二至三○年將大幅成長二.一倍,特斯拉執行長Elon Musk也曾預估,AI科技將從缺硅變成缺電,加上電動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四五年電力需求將較目前增加兩倍。

黃仁勳近期表示台灣是AI革命中心,相關大廠全面加快腳步蓋廠、買設備,根據台電官網顯示,去年裝置容量結構以三二.六%的燃氣為最高,其次是再生能源三○.八%、燃煤二五.六%,核能降至三.四%,其中政府積極推動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共計一.七九萬瓩,其中以太陽能一.二四萬最高,風力發電已增至二六七四瓩。裝置容量看起來很豐滿,不過發電量其實很骨感。

我國啟動能源轉型,明訂二五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為二九GW(一GW為一百萬瓩),以太陽光電二○GW及離岸風電五.六GW為推動主軸,然而截至去年底,太陽光電發電量十二GW、風電為二.八七四GW,整體再生能源占比僅有九.五%,主要仍是燃煤的四二.二%與天燃氣的三九.六%,很明顯目前轉型進度遠遠落後於計畫。

簡單來說,台灣目前的發電量,光是距離當年所提出的計畫目標,就已經是遠遠落後,更遑論接下來對於電力需求將是爆發性的成長,可以預期,燃煤與燃油依舊會是發電主軸,電價調整與核能存廢是政治問題暫時先放一邊,然而太陽能、風力發電與儲能,原本就是政策執行方向,搭配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電力供給只能加速且沒有回頭路,政策執行力很重要。



中興電、洋華具補漲空間



華城(1519)股價攻高至八二七元,士電(1503)也大漲至三二四.五元,相對之下受到過去弊案干擾的中興電(1513),股價仍在二○○元之下,去年雖然稅後淨利十五.八五億元、年減三五%、EPS僅三.二五元,不過擬配發現金股息三.六元創下歷史新高,殖利率雖不高,但是超過百分之百的配發率,展現出旺盛企圖心,今、明年營運將持續反映重電設備接單暢旺,產能擴充也優於預期,股價或有落後補漲的空間可期。

電線電纜股過去乏人問津,股價主要跟著原料報價波動,畢竟台灣內需就差不多那樣,外銷空間也不大,不過也沒有新競爭者加入,然而隨著台電訂單釋出,華新(1605)、華電(1603)、華榮(1608)、大亞(1609)、宏泰(1612)、大山(1615)、合機(1618)等雨露均霑,未來數年業績逐漸加溫可期,智慧電表廠商也同樣可以留意。

延伸賣鏟子的道理,電線電纜需求增溫,提供接頭的洋華(3622)業績也逐漸起飛,去年機電部門營收占比已來到七成,成為主要營收與獲利來源,今年成長動能持續看俏,且產品出現結構性優化,反映在毛利率與獲利能力的持續成長,光電部門歷經過去數年轉往工控等利基市場發展,加上產業走出谷底,展望也優於去年,整體而言,今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