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是世界的台灣!  台股指數超越香港恆生指數的時代意義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276期      出刊區間:112/12/01~112/12/07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超越香港恆生指數,所代表的意義就是再次印證中國經濟崩壞的訊號!而台灣正迎來新的經濟增長時代。

為什麼會這樣來看這件事?如果從台灣及香港在過去三○、四○年以來,經濟、股市的發展過程,就可以很清楚了解,香港會走向沒落,台灣將進一步興起!

一九八○年是香港歷史上的轉折點!自二次大戰之後,中國成為所謂的「鐵幕」,而香港在那一個階段,扮演了中國與自由世界接觸的「平台」及「通路」。

一直到了一九七九年,鄧小平進行「改革開放」,中國與美國正式建交,正式開啟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

但也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香港的角色就更加重要。尤其香港的主權問題,成為全球焦點。所以,一開始香港並不樂意回歸中國,引發一波龐大的資金、人才外逃潮,導致港元的匯價不穩定,甚至出現大幅回貶,重創了香港經濟以及股市。

於是在一九八三年,港元改採盯住美元的聯繫匯率,並實施至今,穩定了當時香港的股匯市。



八○年代香港股市規模小



到了一九八四年,中英談判達成協議,確定香港在一九九七年七月正式回歸中國。

自此開始,中國除了加大內部經濟改革力道,也在深圳─就在香港的邊上,設立經濟特區,作為中國經濟開放的示範城市。

當然在一九八○年那個時候,國際對中國的共產制度仍有很深的疑慮,為了化解世界對中國的懷疑,鄧小平開始對外宣示─「馬照跑、舞照跳,香港五○年不變!」雖然現在看起來有點諷刺,但當時鄧小平不僅作口頭宣示,甚至更推出有利香港的各項經濟措施。

首先,鄧小平邀請了香港商界鉅子、富豪,以及有影響力的人士見面,並提供了各項利益,安定香港經濟上的「民心」,把這項動作視為統戰也行。

再者,中國擴大在香港的投資,中國銀行成為港元的發鈔銀行,之前港元係由匯豐、渣打銀行所發行。

鼓勵中資企業赴港投資、設立據點,於是香港股市出現第一批「紅籌股」,第一家企業就是中信泰富(00267.HK),而中信泰富也成為第一家晉身為恆生指數成分股的「紅籌股」。



九○年代香港股市崛起



雖然中國開始加持香港,但畢竟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有限,市場也還在試探、觀察,所以對香港的影響卻不大。

反觀一九八五年之後的台灣,反而一片欣欣向榮,新台幣的匯價開始強烈升值,由一九八五年的四二.五元兌一美元,一次升值到至一九九二年的二四.五元;同時台股也由六三六點,一路大漲至一九九○年的一二六八二點。對照那時候台股的表現,不是港股可以比擬,甚至望其項背。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那時候台灣的大作手榮安邱,在一九九○年開始轉戰香港股市,因為那個時候台灣金融股的股價已指向千元以上,當時的股王國泰人壽還漲到一九七五元的天價,連台灣的三商銀,也就是彰銀、華南銀及一銀,不僅股價早已登上千元以上,市值居然可以超過匯豐銀行。

故而,榮安邱賣掉台灣金融股,大舉買超匯豐銀行,還一度引起香港金融主管單位的注意,因為匯豐銀行是香港的發鈔銀行,類似央行的地位。

再者,九○年代的初期,香港的地產價格也同樣比台灣低!因為那個時候中國剛歷經了八九年六四事件,又引發香港的不穩定。



港股代表中國經濟力



但在六四之後,尤其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之後,再次宣示經濟改革的腳步不變!這正是中國、香港經濟的「起漲點」。

九四年,中國進行匯改,取消外匯券,並令人民幣貶到八.二七兌一美元的官價,打造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基礎。

此後的國際資金,包括港、澳、台的資金、人才,大量赴中國投資,此時台灣經濟、股市開始走弱。香港恆生指數正式超越台股。所以,現在才會提到,歷經三○多年之後,台股指數超越港股,會如此令人興奮的原因。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香港的地位愈來愈重要,中國大型企業紛紛赴港上市,而國際資金欲投資中國,也以香港為據點,造成香港成為國際重要金融中心,恆生指數由八○年代的不到五千點,一路漲到二○一八年的三三四八四.○八點的歷史高點。相對二○一八年,台股指數最高點也才一一二七○.一八點,相差二萬二千點左右,如今,卻可以超越香港恆生指數,若純以股市來看,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台灣呈現大多頭,而香港呈現大空頭。

要理解,二○一八年第二季,是美中貿易戰正式開打那一年,而後中國破壞鄧小平對香港五○年不變的承諾,所謂的「國安法」,打殘了香港。

更重要的是,中國走了回頭路,打壓私人企業,進行「共同富裕」,膨脹了二、三十年的地產泡沫,也正式被爆破!再加上美中之間的對抗不斷升高,中國經濟更是愈加困難,而這個結果便具體反應在香港及中國股市的表現上。

若再進一步從個別產業來作比較,因為全中國規模最大的企業,不論是民營企業或國企,基本上都已經在香港上市。過去推動港股可以攻上三三四八四.○八點的高價,有兩家最具代表性的企業─騰訊及阿里巴巴,而台股的代表則是台積電(2330)



騰訊、阿里巴巴是指標



以騰訊(00700.HK)來看,在二○二一年股價最高來到七七五.五港元,當時市值擠進世界前十大,約六千億美元;而阿里巴巴(09988.HK),之前在美國上市,而後回到香港掛牌,市值一度來到七千億美元,還企圖與亞馬遜、Alphabet一拚高下。在二○二○年,阿里巴巴在香港股價最高到三○九.四港元,而後一路走跌,迄今卻只剩下七○港元,市值連兩千億美元都不到!而騰訊市值也同樣降到三千八百多億美元。

至於台積電在二○二○年股價不到三○○元,到二○二二年元月,漲到六八八元,其後雖也進入調整,但股價迄今依然可以接近六○○元,市值也接近五千億美元。

騰訊、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但兩位創辦人馬化騰、馬雲都被迫去職還「共同富裕」,股價連跌而下。過去這兩家公司是中國電商代表,全中國人的電子支付,也在這兩家公司手上,這正是創造中國網路經濟的龍頭。

但也造就了中國電商過度的發展,大量侵蝕了實體通路的經濟!大量店面倒閉,房東房子租不出去;再加上中國電商充斥大量假貨、劣質品,Made in China成為負面名詞,這已成為中國經濟的另一股隱憂!

相反地,台積電近年來大大拉動Made in Taiwan的聲譽,全球都知道,台灣可以生產最先進的半導體產品,許多國家紛紛向台積電看齊,甚至期望半導體赴該國設廠投資,Made in Taiwan的聲勢大大升高。

尤其面對美中之間的對抗不斷升高,美國以半導體作為對抗中國的利器,可以推估,對台灣的地位將大大加分。故而,看到台股指數超越港股,更可以說明,台灣半導體以及相關產業逐漸崛起,與中國的走跌,是不同的路線,這正是台灣新的開始。只要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而不是中國的台灣,那麼台灣的未來亮麗可期!指數超越港股只是剛開始。



台灣不是中國的台灣



尤其更看到十月份台灣外銷訂單的內容,可以更清楚看到,來自東協的訂單首次超越中國(含香港),意味著台灣正成為世界的台灣,朝有利方向進行中,相信來自東協訂單將進一步增長。

在此情況之下,持續關注的宏全(9939),近年來每一年的業績可以創新高,即來自東協業績的增長,前三季EPS已達七.二七元,與去年一整年的七.七元已十分接近,預估全年應可向八∼八.五元挑戰,而二○二四、二五年在宏全持續布局東協之下,成長力道可能更上一層樓,所以股價剛剛向上突破之後,長多的趨勢已可期待。

另外,可以注意線型整理一段時間的個股,公準(3178)前三季EPS就達三.九六元,全年仍大有機會超過五元以上,因為該公司除了是ASML的供應鏈之外,也是台灣軍工產業的一環,生產的飛行導向器可以用於飛機、無人機,在無人機需求不斷上升之下,未來業績亦可期待,短線上股價已先行突破而上,重返多頭架構,可以等待拉回的介入點。

再看到全訊(5222)在線型上,又進入均線集結的階段,前三季EPS達到四.一元,十月份營收又上升至一.一六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二三.八%,意味著第四季又有創新的機會,可以再次留意。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