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投資的真實面貌  殖利率是主餐?還是配菜?
  •   
      
作者:黃俊超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167期      出刊區間:2021/10/29~2021/11/04

傳產類股近期表現相對偏弱,人氣指標貨櫃航運尚未回穩是主因,然值得長期投資的績優股,逢低撿便宜機會也逐漸浮上檯面。
相較科技類股,傳統產業演進速度與股價變化慢,不過偶有例外,在疫情嚴重肆虐之下,隨著全球央行大撒幣與振興經濟措施,本波景氣循環來得又凶又猛,尤其是自去年起營運逐步大爆發的貨櫃航運,報價因缺船、缺艙與塞港衝出新天價,近期航商凍漲、長約簽訂、似有鬆動,股價早已領先自高檔腰斬。



解鈴還須繫鈴人



利多滿天飛舞不到三個月,轉變成畢業文四處取暖,水手日常咕嚕咕嚕,不論大漲或大跌,帶給盤面影響性都頗為巨大,樂觀時占總成交量突破四成,悲觀時引發擴散效應,包含水泥、紡織、塑化、散裝航運、鋼鐵等原物料族群,就算報價再突出,帶來的獲利仍看不到貨櫃航運車尾燈,本益比承受巨大壓力。

貨櫃航運基本面目前約處在高原期,未來仍待塞港消化,搭配新櫃、新船陸續下海,報價將開始有感回落,第三季營運或將是高峰。回到股價,景氣循環買在高本益比、賣在低本益比,腰斬過後其實已知再成長的空間與機率不高,絢爛也終將回歸平淡,或將有技術性反彈,心心念念的,則是對於明年高殖利率的期待。

貨櫃三雄逼近年線,散裝航運、紡織中上游、鋼鐵相關則在半年線與年線之間,二線塑化稍強於季線與半年線,今年營運多將繳出近年來最佳成績,「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特性,雖然今年讓許多長期投資者解套,不過市場給予本益比仍是不高,能否彈升除產業續航力外,領頭的貨櫃航運何時反彈是關鍵。

籌碼是本波景氣循環反彈的重點,股價發展至今,法人或大股東撤出籌碼落入散戶手中,恐讓未來以技術性反彈居多,至於反轉難度短期不易。而景氣循環股能否做為存股標的,進而搖身一變成為長投價值股,基本有三大重點,一是營運展望的可預測性,二是營運獲利的連續性,三則是股利政策的穩定性。

存股於股市中已自成一脈,然若起心動念於指數相對高檔,強勁信念以及股利政策是標準備配,不要只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若想要透過複利效應笑到終點,除了對於總體經濟、產業展望、公司體質與競爭力有基本了解外,還應該將重心放在再投資觀念,股票股利子孫滿堂,現金股息則是伺機加碼買進。



價差、股息分開看待



短線類似零和遊戲,對操作者來說,市場流傳著「會買股票是徒弟、會賣股票是師傅」,技術、膽識與紀律缺一不可。然而,對於長期投資者則是相反,買進的平均成本,重要性更甚於股價波動,另一點則是心理素質,建構在精準眼光之上,相同產業如台積電(2330)與聯電(2303),是最常拿來對比的案例。

根據美國股市一九二六∼二○一九年統計資料顯示,共計幫股票持有人創造四七.四兆美元,絕大多數由相對少數股票所創造,更有五七.八%股票降低股東的財富,近年來情況更加嚴重,一七∼一九年○.○四%股票貢獻十%股市財富、○.一六%貢獻二五%、○.九八%貢獻五成!單一股票有九六%機率報酬率低於整體市場,僅二八%報酬高於存款!

被動投資是可行的好方法,世界經濟雖然偶爾會有波折,但是持續往前走才符合人類的生存利益,因此,定期定額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是將投資化繁為簡的好朋友;而在主動投資上,選股很難、真的很難,但是賺錢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衡兩者,資產配置應確立於執行主動與被動投資之前。

從成功的案例回推,台積電是值得存股的,先進製程、護國神山,連學生都能琅琅上口,但是當股價上六○○元,就真如外資所說變成死錢?或許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如果買的是一○○元的台積電,那麼每年配息十一元,則等同於每年有十一%的利率,這是利息收入,而在股價方面,資本利得五○○元。

這樣的觀念類似買房出租,當包租公、不工作是很多人的夢想,但真有一間房要管理也很煩,持有股票倒是輕鬆,股價如房價,租金如股息。因此,長期投資最基本要求,若無法拉開成本,每年依靠利息收入,則至少也該打敗銀行定存,而較佳的選擇,是公司至少緩步成長,股利收益、資本利得我全都要。

找出展望佳的績優股,並定期審視,隨著獲利成長、配息增加,自然就會達成類似「低檔存台積電」的慢飆股式投資法。近期航運類股表現不佳,但是無須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如建新國際(8367)基本上就不太算是景氣循環,主要業務為船舶裝卸、運輸與報關,擁有穩定正向現金流,歷年獲利、配息皆穩。



台灣會更好概念股



建新第二季獲利爆衝,主要是因為業外貢獻,股價也隨著船上、船下,跌時重質,營收仍持穩成長,高雄港洲際二期獨家卸煤碼頭經營權,預計於明年第一季投入營運,一.三二萬坪的台北港土地,也已投入興建第一期倉庫,將發展成大型物流園區。營運藍圖規畫明確,與遠雄港(5607)相同,都是屬於相信台灣經濟會更好的概念股。

台泥(1101)董事長張安平表示,現行技術水泥業無法達到碳中和,持續投入綠電儲能電池應用領域。先於七月收購歐洲儲能公司,成為全球第四大儲能系統裝置容量企業,又將於蘇澳與花蓮兩座水泥廠區建置大型儲能系統,近日於高雄的三元能源電池廠開工動土,預計二○二三年投產。

不論是按營運藍圖穩步發展,或營運方向隨趨勢發展,都稱得上是質變,下一步持續觀察是否到位,能否貢獻營收、增加獲利,進而回饋股東,則投資卡位於前期,有賴眼光與信念,長期投資或說存股,才能發揮真正最大效益。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