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車勢將進入百家爭鳴時代  品牌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167期      出刊區間:2021/10/29~2021/11/04


鴻海集團組織的MIH平台,推出第一批電動車的原型,並號稱充完電之後,最高里程可以達到七五○公里,堪稱為世界之最!

但在此同時,有不少汽車產業的專家也非常好奇,鴻海居然可以造出里程數高達七五○公里的電動車?

不過,對MIH電動車平台而言,考驗才剛開始,這幾年,有許多業者皆曾宣布電動車的原型車,包括:英國的Dyson集團、日本Sony等,但真正可以到達量產階段,恐怕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緊接著在鴻海集團之後,中國的小米集團也在日前宣布將推出小米電動車,甚至也同時宣布將於二○二四年上半年開始量產。

也就是說,汽車產業進入史上第二次的大競爭時代。

在一九○○年的世紀初期,美國福特汽車推出所謂的「T型車」,令汽車產業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也奠定了福特汽車的產業及歷史地位。

於是乎,全球進入大造車的階段,曾經有人估算,在那時候全球計畫生產汽車的廠商,至少超過千家以上。



百年前汽車產業曾大淘汰



隨著時代的演變,汽車產業進入激烈的淘汰賽,最後能夠留在市場的廠商及品牌,就是現在市場所熟知的那些企業,如:美國的三大車廠─通用、福特、克萊斯勒(被德國賓士集團收購);而歐洲則以福斯、飛雅特汽車集團為代表;另外就是日本的豐田、本田、日產;直到二○○○年之後,中國才有自有品牌的汽車。

也就是說,百年前汽車產業的起飛,全球都知道,汽車一定會取代馬車,投資汽車產業,正是符合大潮流的趨勢。但這也充滿著風險,因為當年有千家以上的汽車廠,最後只剩下目前這幾家大集團,如果投資錯誤,肯定也會血本無歸。

百年之後的現在,又一次的汽車革命再度來臨,除了原先的汽車廠要轉型,進入電動車或新能源車的領域,而原本汽車產業之外企業也紛紛投入,可以想像,未來又將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誰會勝出?可能都說不準!



Tesla市值超過兆美元



以目前來看,Tesla是領先者,尤其以股價表現來看,又再一次來到一千美元的位置,代表市值正式越過一兆美元,令Tesla老闆坐穩全球首富的寶座。

也就是說,雖然今年的電動車銷量大概在一百萬輛左右,對比全球的兩大車廠─福斯及豐田,年汽車銷量分別接近兩千萬輛的規模來看,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但豐田及福斯汽車的市值只有Tesla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來看,Tesla所展現的市值,不僅僅是反應電動車的增長趨勢,應該更可以說是Tesla是汽車產業轉變者的地位。

尤其電動車與傳統燃油引擎車最大的差別,除了電子相關零組件,甚至半導體的需求,是幾倍數的成長之外,所謂的行車軟體,更是電動車的靈魂。

所以,可以推想一下,未來的電動車除了外型、內裝更為科技化之外,更重要的行車操作軟體,更是決勝關鍵,再加上所擁有的各種行車過程的大數據。

再換個角度,電動車的生產及製造,從傳統的汽車工藝來看,進入的門檻比傳統燃油汽車低。



電動車生產門檻比油車低



應該可以這樣來說,過去百年汽車的發展,最花錢以及技術最難的地方,就在引擎。每一個汽車品牌,都全力在研發跑得更快、更有效率,更省油的引擎,但最終結果可以看到,各廠牌之間的差異性,卻是十分巨大!令汽車的價格,也因此出現天差地別的情況。

到了電動車時代,當然最重要的零件就是電池,其關係著電動車的續航力!而全球生產電池的廠商就是那幾家,可能只是配方不同,但差異性並不大。

至於半導體IC及各種相關零組件,在全球也有相當多的供應鏈可以來供應,也不難在市場上買得到。

所以,要組裝一輛電動車,比起要設計、製造一輛傳統的燃油引擎汽車,相對容易多了!但電動車又是必然趨勢,除了傳統車廠之外,欲加入電動車領域的業者,恐怕如過江之鯽!未來品牌之間的競爭,也會超過想像之外。

談到這裡,最近發生了一件事,福斯汽車集團邀請了Tesla馬斯克參與集團的高層會議,而且福斯汽車的CEO,也盛讚馬斯克改變了全世界!

長期以來,傳統車廠對Tesla或馬斯克,並沒有太放在心上,直到Tesla的大成功,才驚覺電動車的時代真的來了!

此次福斯汽車集團找了馬斯克,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訊號,意味著福斯汽車將全力進軍電動車市場。早在兩年前,福斯汽車就曾宣布,在十年內將推出七○款汽車,其中四成是電動車。

談到這裡,可以思考一下,鴻海集團籌組的MIH電動車平台,未來的方向,是走向自有品牌?還是代工?

如果走向自有品牌,其難度恐怕不小,因為必須要面臨全球傳統汽車品牌競爭,另一方面,亦不斷有新進品牌的加入,這條路不好走!

相反地,若可以走向代工,或提供相關電動車的組裝平台,及零組件供應鏈,也許以台灣相關產業上所累積實力,可以一搏。



元山汽車散熱成長快



從這個角度來看,車用電子的發展還是值得關心。去年我們在《先探週刊》中,曾特別提到過一檔個股─元山(6275),那時候就看到,元山在汽車散熱的業務上出現突破性成長,該公司業績正水漲船高,創下近年新高。

去年,雖然因疫情爆發,令全球經濟受到衝擊,但元山二○二○年獲利卻創下近年來新高,稅後純益來到一.三九億元,EPS為二元,股價長期在二○元以下向上突破,在年初上攻至三八元,也創下近年新高。

而後元山股價進入回檔整理了大半年,幾乎所有均線也重新集結在二八∼三○元之間。

若以元山今年前三季營收表現來看,第一季為九.五一億元,單季EPS為○.七三元;第二季營收上升至九.九二億元,EPS為○.七二元;而第三季營收正式突破十億元,創下季營收新高,來到十.○九億元,粗估第三季EPS也應該與前一、二季相當。

果如此,元山前三季EPS也許就有二元水準,而全年上看二.五元以上,不要忘了,元山汽車散熱業務,已成為該公司最重要的增長項目,股價整理已久之下,不排除有重新再大舉進攻的可能。尤其未來電動車在散熱的需求有更大的要求,對元山而言,有不小獲利空間。



和勤低檔整理等待時機



另外,在低檔築底兩個多月的和勤(1586),本業就已是Tesla的供應鏈,提供繼電基座。如果在技術面上,能夠持續站穩在四○元以上,也許到年底前,股價也有進一步反攻機會。

和勤去年稅後純益為一.三八億元,EPS為一.六四元;而上半年,稅後純益為六千九百多萬元,EPS為○.八二元,也許今年的EPS可能與去年相當。

但重點是,明年之後,除了電動車的產業潮流持續發展之外,Tesla的德州廠,甚至德國廠,也可望陸續完工,也許對和勤而言,又是一次機會。



遠雄港值得期待



再者,進入十一月份之後,開始要注意第三季財報的公布,對個股而言,也會造成短線影響。其中,歷經跌幅超過六成以上的貨櫃三雄,預計第三季獲利肯定不會太差,特別是龍頭長榮(2603),股價若能回穩、止跌,甚至彈升,對大盤在下一個階段的發展也具有一定意義。

而這一段期間持續提到的遠雄港(5607),依然是中、長線上值得注意的標的。在運輸產業之中,短線上唯一突破高價的,就是遠雄港,這是因為該公司是台灣唯一的航空自貿區,在中國世界工廠逐漸退位之下,反而造就了遠雄港成長趨勢,因為產業回流了,勢必帶動業績中、長期成長。

回到技術面來看,遠雄港來到五○元上下,是一個關鍵,因為長期以來,股價都在五○元之下,在五○元以上的時間並不長。因此,若要改變股價的價位慣性,只要可以順利攻上五○元,而且配合業績看漲,尤其明年遠雄港在自貿區的大樓、倉儲、轉運等業務不斷擴充之下,中、長線上的表現也許會比想像中來得大。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