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美縮表 新興國家升息起跑  全球通膨風險驟增
  •   
      
作者:魏聖峰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161期      出刊區間:2021/09/17~2021/09/23

原物料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歐美各國和新興市場國家都面臨不小的通膨風險;歐美央行準備要縮表,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已步入升息循環。
歐洲央行在九月最新的貨幣政策會議中宣示,要減緩疫情緊急購債計畫(PEPP);為了避免刺激敏感的金融市場,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在會後記者會中表示,這不是縮表(Taper),僅是放慢購債步調。當今世界各國的通膨風險明顯上升,尤其以新興國家最明顯,土耳其、巴西、俄羅斯、墨西哥、祕魯和南韓央行都已進入升息循環。

歐元區八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能源成本上升下已達到三%,食品和服務成本也大幅上揚。歐元區核心CPI年增率達到一.六%,高於七月的○.九%。歐洲央行在九月的貨幣政策會議後也調高歐元區的GDP和通膨預估。其中,今年GDP估值由先前的四.六%上調到五%,預估明年的GDP仍有四.六%。歐洲央行也將今年的通膨年增率上調到二.二%,明、後年則分別降到一.七%、一.五%。



歐元區CPI突破二%



實際上,歐元區的CPI年增率在七月已上揚到二.二%,是二○一八年十月以來首次突破歐洲央行通膨目標二%,當時歐元區的能源價格年增率大增十四.一%,是通膨率上升的主因。歐元區連續兩個月的CPI年增率都高於二%以上,讓立場傾向鷹派的歐洲央行官員不禁大喊不但要停止購債,而且還要升息,來撲滅不斷上揚的通膨壓力。歐元區通膨率上升,今年歐元區的GDP數據表現不錯,歐元區和全球經濟現在面臨Delta變種病毒的威脅,的確讓歐洲央行貨幣決策官員在主導貨幣政策上面臨兩難。

從附表的聯準會和歐洲央行來看,目前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已擴大到八.三五七兆美元,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更大,目前已來到八.二一兆歐元(約九.七兆美元)。對比金融海嘯前兩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目前在外流通的寬鬆貨幣比當年的資金環境分別增加九、五.六倍。這還不包括日本央行和英國央行的寬鬆資金。寬鬆的資金推升全球股市維持創新高表現,卻也刺激原物料價格的漲勢。隨著今年歐美各國的經濟成長已經好轉,各國央行努力想辦法讓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否則很容易刺激通膨風險,衝擊經濟成長。



歐央鴿派縮表



根據拉加德的說法,第四季開始減緩PEPP購債速度,從八○○億美元減緩到七○○億美元。PEPP是歐洲央行在去年疫情爆發後增加的購債計畫,預定執行到明年三月,總共要購債一.八五兆歐元,歐洲央行減緩購債讀速度是指這部分。至於從○八年金融海嘯至今的資產購債計畫(APP),這部分每月購債二○○億歐元的部分一直都在執行,這部分要到歐洲央行開始升息前不久才可能會停止。由於APP的購債計畫沒變,拉加德才會說,這不是Taper,而只是減緩購債速度。因為歐洲央行的APP每月執行二○○億美元的金額到經濟體系內都還沒有任何改變。此外,歐洲央行的其他主要利率都沒有改變,包括主要在融資操作利率(MRO)、邊際貸款利率(MLF)和存款利率仍分別維持在○、○.二五%以及負○.五%。

在拉加德的解釋後,先前歐洲股市一度反映歐洲央行要Taper的緊張情緒出現緩和。歐元兌換美元略為走貶,指標性歐洲國債的殖利率下跌,先前已下跌的歐洲股市止跌,金融市場對拉加德的說法感到滿意,在度過歐洲央行這關後,聯準會在九月二十二日貨幣政策的說法又會是另一個關卡。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八月下旬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總裁會議中宣示要開始Taper,只不過當時沒說出細節。鮑威爾還把Taper與升息分開。明確表明在Taper後不見得就要馬上升息。在這次九月下旬聯準會的FOMC會議後,鮑威爾勢必要把Taper計畫說清楚。律師出身的鮑威爾上回運用巧妙的修辭,讓金融市場感到滿意。鮑威爾十月份即將要面對是否會被拜登總統提名為下屆主席人選,如果鮑威爾在這次FOMC會後記者會中表現穩健,並能獲得市場認同,他被提名連任的機率就很高。對鮑威爾本人和金融市場,這次的FOMC會議都有關鍵性的影響。



聯準會的縮表計畫



關於聯準會的Taper計畫,市場臆測從十一月份起每個月減少購債二○○億美元,並在明年年中結束購債計畫;而聯準會最快升息動作要到二○二三年上半年。就在聯準會宣布將Taper之際,八月的非農業就業數據表現低於市場預期,而這份報告出來後,市場臆測第三季美國GDP成長將明顯趨緩。不過,專家推測,第三季美國GDP成長趨緩不至於延緩聯準會的Taper計畫,因為聯準會要Taper也是慢慢來,對整體經濟成長的影響很小。更何況第四季美國GDP在進入年底採購旺季時,可望會有不錯的經濟成長動能。只要不出現不確定性變數,不至於影響聯準會貨幣決策的內容。再者,華爾街也期待聯準會的Taper,若突然打住Taper,反而會讓華爾街擔心聯準會是否又掌握什麼不利經濟成長的訊息,衝擊金融市場變化。Nasdaq近期仍維持創新高表現,就是聯準會的鴿派態度,讓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維持在一.五%以下,資金持續流向大型科技股。

澳洲央行在九月初的貨幣政策會議也決定要Taper,將每周購債金額從五○億澳幣縮小到四○億澳幣,但維持基本利率在○.一%不變。澳洲央行表示,購債計畫將至少維持到明年二月中旬,且在二○二四年以前不太會升息。澳洲央行的動作,被金融市場認為是鴿派訊息。

相較於主要國家在貨幣政策上維持鴿派,新興市場國家卻因為通膨風險已經上揚,已開始步上升息循環。土耳其央行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大幅升息,理由是挽救當時土耳其里拉的貶值以及輸入性通膨風險,利率已升息到十七%。巴西、俄羅斯央行從上半年起開始升息,理由就是通膨風險。

另外,巴西的疫情嚴重,迫使央行前陣子的降息循環把指標利率降得過低,在當地能源價格上揚下刺激通膨風險大幅上揚。從五月起,每個月的CPI指數都超過八%,到八月為止央行已經升息四次,指標利率調升到五.二五%,還無法控制超過八%的通膨率,央行九月下旬還至少會再升息兩碼。大幅升息,衝擊巴西股市表現。



新興國家通膨風險大



拉丁美洲國家的通膨風險都明顯上揚,除巴西外,墨西哥央行今年來已升息兩次,每次各一碼。祕魯央行從八月開始升息一碼。亞洲國家中,南韓央行率先在八月下旬升息一碼,利率調升到○.七五%,是亞洲國家中率先升息的國家。最近南韓CPI年增率已回溫到二.一%,央行預估今年GDP將有四%的表現,加上去年疫情嚴峻時一口氣將利率降到○.五%,因應通膨風險上揚,啟動升息循環。經濟學家預估,南韓央行十一月再升息一碼的機率很高。

中國調控通膨壓力的做法和其他新興國家不同。中國八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達九.五%,創十三年新高。但CPI卻僅有○.八%,顯示廠商的成本壓力持續上升,但下游商品卻漲不上去,形同廠商必須自行吸收上漲的成本,壓縮獲利空間。為了壓制不斷上揚的原物料成本,中國政府透過行政手段打壓鐵礦砂價格,先讓期貨價格下跌,造成國際鐵礦砂價格從五月上旬歷史高價的每公噸二二六美元跌到一二九.三三美元,跌幅將近四三%。近日又透過釋出儲備原油抑制境內油品價格的漲勢,壓抑能源價格漲勢。

中國當前經濟成長前景不佳,面臨境內部分物價上漲壓力也無法升息,透過行政手段打壓原物料價格是一個方法,並維持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的相對升值走勢,杜絕輸入性通膨壓力,是當前減輕通膨風險的手段。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