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裝航運基本面優於貨櫃航運  簽署北美長約前夕 全面調漲報價
  •   
      
作者:黃俊超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293期      出刊區間:113/03/29~113/04/02

運河乾旱未解、紅海危機未除,需求緩步成長,對貨櫃與散裝航運業,皆屬有助調整供需平衡,其中散裝航運需求成長率可望高過供給成長率。


受惠於納入高股息被動型基金,國內貨櫃龍頭長榮(2603)日前股價強勢表態,今年以來最高漲幅達三五.五%,雖然現金股息從七○元縮水至僅十元,不過股價上漲過後的現金殖利率依舊超過五%,反觀陽明(2609)與萬海(2615),今年跌幅都超過一成,萬海去年虧損,將以未分配盈餘配息一.五元,殖利率略高於三%,然將發行公司債,陽明則表示由於船舶自有率偏低,須加緊投資造船、造櫃,並不打算拿未分配盈餘發放股息,而去年EPS僅一.三七元,股利政策恐為三雄最低。

根據統計,去年第四季全球前十大航商當中,扣除不公告財報的龍頭地中海航運公司的,與第四大中國遠洋之外,八家就有六家陷入虧損,僅韓國韓新遠洋(HMM,前身為現代商船,為韓國最大貨運航商),與我國長榮海運仍能維持獲利表現。根據韓媒BusinessKorea報導,HMM與長榮能獲利的主因為積極布局超大型貨櫃船,其中HMM所擁有一.五萬TEU以上船舶比重達五三%,位居同業之冠。



貨櫃航商財報多屬不佳



疫情紅利消退過後,貨櫃航運市場景氣反轉,丹麥巨擘馬士基去年以來已裁員約一萬人,近期表示,全球運能過剩、客戶支付運價滑落,已是難以維持獲利水準,加上新船陸續啟用,去年運能擴張九%,今年估計成長十一%,明年則預計再增加七%,船商必須先度過運能過剩的調整期,才能隨著需求成長、船舶回收等策略,慢慢恢復獲利能力,然低迷市況恐將會延續數年。

必須留意的是,全球第五大貨櫃航運商德國赫伯羅特的看法出現巨大轉變,先是發出警告,有鑑於大量船隻交付,預測市場環境持續艱困,公司表示必須進一步削減單位成本,才能維持獲利與競爭力,基本上與馬士基論點差距不大,並預估今年息稅前利潤(EBIT)將介於負十億∼十億歐元之間,遠低於去年的二五億歐元。



聯盟重新洗牌



然而,赫伯羅特執行長近日則改口表示,庫存去化日益明朗,且在與其他物流商對談過後,旺季可能稍微提前至六月到來,對下半年需求預測轉趨樂觀。

此外,國際媒體包含路透社、華爾街日報也報導,葉門胡塞武裝組織仍持續攻擊行經紅海船隻,業者轉而繞道好望角,但是費用增加導致獲利遭到侵蝕,根據統計,船期延誤約十∼十四天,油錢每艘約需多耗百萬美元及加購巨額戰爭險,還要計入調度人員、中轉等費用。

原先預估將進入雨季、舒緩乾旱水位偏低的巴拿馬運河,目前仍持續限縮通行船舶數量,繞行則可能增加十四天船期,運輸成本也將上升,且因吃水深度限制,巨大船舶必須先卸下四成左右貨櫃量,才得以通過,路透社報導巴拿馬管理局表示,若五月還沒下雨,將重新評估每天再減少通行船舶,或是將最大船舶吃水深度調降至四三英尺。

根據最新一期各大航商報價顯示,將自四月一日起全面調漲,且是由日前表示後市不佳的馬士基開第一槍,針對從亞洲出口航線發出漲價通知,法國達飛與赫伯羅特也都跟進,日本ONE、中遠、HMM、達飛、赫伯羅特與我國長榮、陽明等,前十大貨櫃運輸業者至少八家,還將加徵綜合費率附加費(GRI),每一FEU上漲一○○○∼

二○○○美元,整體來看,遠東至美西FEU漲幅約二七∼五○%,遠東到美東漲幅約二○∼三八%。

貨櫃航運產業接下來要觀察的兩大重點,一是五月起各家船公司北美線將簽署年度合約,為長約談判的重要指標;二是聯盟重組,馬士基與地中海兩大龍頭拆夥,馬士基改與赫伯羅特組成Gemini Cooperation,THE Alliance少了赫伯羅特,剩下ONE、HMM與陽明,唯一沒有變動的Ocean Alliance,包含達飛、遠洋(含東方海外)與長榮,

合作期限還將延長至二○三二年。



散裝航運基本面相對較優



相對於貨櫃航運的看法分歧,散裝航運基本面則顯得充滿機會,綜合船公司預期今年展望,運能受制於新造船因素減弱,與國際排碳新制加速舊船拆解,供給將會減少,總體經濟雖僅緩步復甦,不過大宗物資與工業基本原料需求仍上升,供給減少、需求增加,供需秩序持續好轉,甚至傳出供不應求的聲浪,相對有利於運價發展。

第一季BDI指數較往年呈現淡季不淡,組成內運價均上漲,在需求方面,過往元宵節過後中國製造業逐步復工,將推升載運需求,另也與貨櫃航運相同面臨運河乾旱、紅海危機,運力供給更加受限,根據研調機構Clarksons預估,二四∼二六年散裝航運產業運力供給年增速將不超過二%,供給秩序相當健康。

國際海事組織(IMO)加強溫室氣體排放管制措施,明確要求二○三○年船舶使用能源至少五%近零,二○五○年從原本碳排減五○%目標,更嚴格提升至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意味著航商營運成本將大幅拉高,加上船舶效能指數、營運碳強度指標、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等環保法規上路,促使航商放慢船速,導致船噸數供給減少,加重全球航商汰換老舊船舶的壓力,更進一步限縮運力。

正德(2641)去年EPS一.六九元,雖然獲利下滑,不過二一年訂購六艘四萬噸輕便型高規格節能減碳散裝貨輪,去年逐季交付,今年二、三季也將有兩艘加入營運,可望帶動營運逐季成長,毛利率維持四五%以上,大幅優於疫前水準,已分別與日本、加拿大國際性大型航商簽訂五年長約,目前正德船隊擁十七艘船,持續處分舊船、加入環保節能新船的汰舊換新政策。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