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股面臨了什麼嚴峻考驗?  能源危機、過度仰賴中國…
  •   
      
作者:魏聖峰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215期      出刊區間:2022/09/30~2022/10/06

今年冬天德國和歐洲可能會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能源危機,經濟恐陷入停滯性通膨風險,電價成本大漲已對德國工業造成影響,製造業訂單下滑,衝擊到企業獲利。


國際天然氣飆漲加深歐洲經濟型態,批發電價一年漲十倍,原本主張廢核的德國,最近改弦易轍延後兩座核能發電廠的營運年限。俄烏戰爭俄方最近在戰場上吃鱉,總統普丁以停供歐洲天然氣方式逼迫歐洲屈服,卻造成天然氣價格大漲,歐洲經濟面臨停滯性通膨壓力。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面對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危機,PMI製造業和服務業指數均跌破景氣榮枯值的五○,經濟衰退風險岌岌可危。

俄烏戰爭發生以前,歐洲仰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很深。歐洲是俄羅斯最大的能源市場,其中原油市占率達三成,天然氣市占率更高達三五%。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相連,從俄羅斯的天然氣大多是透過油管輸送,是最便宜的運輸方式。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各國與俄羅斯翻臉,在美國半威脅半利誘下向烏克蘭提供軍援,因此惹惱普丁。



能源危機再現



八月以後,俄羅斯以檢修天然氣管線和維修渦輪機為由先減供兩成北溪一號的天然氣,之後又以各種技術性理由,持續減供天然氣到歐洲。九月初烏克蘭軍隊在美式武器助攻下收復部分先前被俄羅斯占領的烏東領土,烏克蘭軍隊大舉反攻下讓俄羅斯軍隊向後撤退。此時,普丁不演了,直接宣布停供北溪一號天然氣給歐洲客戶,且這次停供沒有期限,意味著俄烏戰爭結束前,俄羅斯將不會輸送北溪一號天然氣管線到歐洲,要讓歐洲人今天冬天難過。不僅如此,俄羅斯還燒掉原本要供給歐洲客戶的天然氣儲存量,意圖讓歐洲天然氣價格持續大漲。根據彭博社統計,關閉北溪一號天然氣管線給歐元區帶來五千億歐元的額外能源成本支出。

這波歐洲天然氣從去年九月起漲,當時價格站上五○歐元/每兆瓦小時,並在去年十二月上旬漲到一八四.九五歐元/每兆瓦小時創下當時的歷史新高。俄烏戰爭爆發後激勵歐洲天然氣價格大漲,在三月七日創下三四○歐元/每兆瓦小時的新高。國際油價在六月中旬以後下跌,唯獨天然氣價格在俄烏戰爭陰影下還能再創下新高。八月下旬,隨著俄羅斯宣布減供、之後停供北溪一號天然氣後,歐洲天然氣價格再創三四○歐元/每兆瓦小時的新高。歐洲各國領導人九月初集會達成共同採購、互相支援天然氣供應的共識,德國宣布天然氣儲量已達到正常值的八成。法國透過核能發電支援德國電力供應,德國則支援法國天然氣供應,讓歐洲天然氣價格從歷史高價回跌到一九一歐元/每兆瓦小時。即使近期歐洲天然氣價格已從高檔下跌四成,若和去年同期相比仍高出近四倍之多,讓歐洲的電價過去一年內漲價十倍,頻創歷史新高。

德國在二○一一年宣布要讓境內所有的核電廠在二○二二年前全數退役,達到非核家園目標。但今年出現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危機,總理蕭茲(Olaf Scholx)九月初表態,讓境內剩下的三座核電廠繼續運作並處於待命狀態到明年四月中旬,若有必要時要讓核電廠加入二○二二、二三年冬季德國南部供電網絡,推遲原本要在今年底關閉所有核電廠季的計畫。德國聯邦參、眾兩院七月上旬通過法案,延長燃煤發電廠使用年限到二○二四年三月底。因此,今年冬季德國將提供核電和燒煤礦的火力發電來因應電力吃緊的問題。

俄羅斯在北半球冬季前夕限制歐洲天然氣供應,造成德、法和歐洲許多國家的電力幾乎每天都在創新高。德國一個月期基準電力期貨價格一度在八月底創下六六五歐元/每兆瓦小時,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十倍,最近電價期貨下跌但已在三六三歐元/每兆瓦小時,還是比去年同期高出兩倍。電價大漲就是當前德國和歐洲各國通膨的主要來源。為了節省能源,德國政府已經禁止建築物外部照明和降低室內供暖溫度,目前在主要城市晚上街上已看不到各式各樣的霓虹燈,一片漆黑。即使德國政府已經宣布填滿天然氣庫存,但歐洲各國先前過於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如今已讓德國和歐洲經濟面臨岌岌可危的地步。

工業是德國重要的經濟命脈,電價大漲衝擊工業生產。三月下旬巴伐利亞邦Meitinger的Lech鋼鐵廠因為電價成本太高,不符合成本效益而宣布停產。Lech鋼鐵廠每年生產約一百萬公噸的鋼材,耗電量大約和一座三○萬人口的城市差不多,該廠超過一千名員工在鋼鐵廠停工後也無法工作。Lech鋼鐵廠宣布停產只是德國工業的冰山一角。德國還有許多中小型工廠也因為電價成本過高而停產,主要工業的鋼鐵、汽車、化工、汽車零件、醫療設備等產業無一不是用電大戶,雖然還沒有主要工業大廠宣布因為電價過高而減產或停工的消息,但工業生產近期持續降低卻是不爭的事實。



德國工業生產萎縮壓力大



今年前七個月德國工業生產中,已經有三月、五月和七月的工業生產值比前一個月下滑,前七個月中就有三個月是負值在過去很少見。或許是歐洲陷入能源危機以及全球經濟成長前景不明等因素,今年前七個月製造業訂單月增率中,有六個月呈現負值,代表未來製造業生產將明顯下滑,這些經濟數據都暗示未來經濟沒有樂觀的理由。最新公布的德國八月製造業PMI指數跌到四九.一,服務業PMI指數跌到四七.七,均已跌破五○的景氣榮枯指標。今年冬季假如德國和歐洲電價再漲,帶動能源成本上升,就可能會波及到像西門子、福斯汽車、賓士汽車、馬牌(Continental)這類大型用電大戶的獲利。

德國經濟還有一個隱憂就是出口過於仰賴中國市場,尤其是汽車產業。福斯汽車(在中國是大眾汽車)在一九八五年還是一家規模不大的汽車製造廠時就到中國設廠,並和中國上汽合資成立製造工廠。受惠一九九○年代中國經濟高度成長期,拜汽車銷售量強勁成長之賜,帶動福斯集團在中國汽車市場強勁成長,躋身全球主要汽車大廠之列。賓士汽車在中國也和北京汽車集團、吉利汽車共組合資汽車製造工廠,且賓士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銷量不錯。不僅汽車業,重工業的西門子公司承接許多在中國大城市的各項建案,根據去年財報,西門子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比達十三.二%,是西門子第三大海外市場。



汽車產業面臨的問題



過去梅克爾擔任總理時與中國關係不錯,中國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最大研究機構Ifo的研究,如果西方國家與中國經濟雙邊脫鉤下,當然會造成中國GDP減損高達二.二七%,但德國的損失也會很大。損失最大的是汽車製造業降幅達八.四七%(產值減少八三.○六億美元)、運輸設備製造業降幅五.一四%(產值減少十五.二九億美元)以及機械設備製造業降幅的四.三四%(產值減少五二.○一億美元)。德國的工業領域也非常依賴部分中國稀有礦產,像是電動車必備的電池以及電池內容物質等。過去兩年中國因為疫情而大幅封控,造成許德商在中國的工廠被迫停工。隨著中國經濟面臨衰退壓力,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營運將備受考驗。

德國股市今年表現不佳,DAX指數累積跌幅超過二三%,內需產業的零售、食品、藥品、運動用品、化工等指標股表現最差,今年以來的累積跌幅均超過四成。電信、製藥和發電廠等指標股表現最強。德國汽車股的福斯、賓士、BMW和戴姆勒卡車等重量級汽車股的表現雖然沒有進入表現最好的前十檔成分股內,但這些指標股股價跌幅介於十二∼十八%間,屬於中段班。短線要觀察電價漲價對這些汽車股的成本影響,長線要觀察它們在中國市場的變化。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