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海VS.台達電  走不一樣的路,市場也給予不同的評價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208期      出刊區間:2022/08/12~2022/08/18


一個股市的多與空,其實可以先觀察這個股市之中市值最大的企業,到底是走多?或是走空?通常這是一個重要風向球。

尤其是台股,因為指數的構成乃是採用加權計算,市值愈高,所占的權重愈重。只要將台股之中十大市值股,也就是所謂十大權值股的股價型態來作比較,通常可以看出,股市是對多頭有利?還是站在空頭那一邊?

根據統計,目前台股前十大市值的個股,依序分別是:台積電(2336)、鴻海(2317)、聯發科(2454)、中華電(2412)、台塑化(6505)、台達電(2308)、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台塑(1301)以及長榮(2603)

其中,股價站在各條均線之上,而且月KD值呈現低檔交叉向上的個股,以目前來看,只有鴻海(2317)及台達電(2308)

若進一步將鴻海及台達電放在同一個平台上來比較,這兩家公司有著幾個不同的走向。



鴻海、台達電多頭占上風



最明顯的不同是,鴻海長期以來養了許多隻小雞,也就是培養很多子公司,而後安排上市;或者是切割自身的企業,再安排上市;即便是曾在市場上投資其他的公司,成為集團的一份子,但都各自經營,很少併入鴻海集團之內。所以市場上對鴻海的評價,以更精準來說,就是本益比不會太高,因為財務操作的味道太濃,而且不一定可以分潤到一般股東身上。

如果大家還記得,當年工業富聯(601138.SH)準備在中國A股上市,由於工業富聯是切割鴻海在中國的投資業務掛牌,而引起不少台灣鴻海股東的質疑,但最後工業富聯在中國主管單位大開綠燈之下迅速掛牌。但工業富聯在中國A股上市,好像對鴻海沒有太大的幫助,現在看來,似乎有點船過水無痕的感覺。反而看到工業富聯在二○一八年掛牌之後,股價便由上市後高價二六.三五人民幣,一路跌到九人民幣,對鴻海沒有太加分。

要理解,鴻海集團是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如此的市場地位,市值五百億美元左右,以鴻海在代工領域的江湖地位,這個市值是有點低,更簡單來說,就是市場給予鴻海的本益比長期是低的!大概就十倍左右,甚至更低!



台達電股價及業績看升



再對照台達電,在企業的營運上,與鴻海是不同的邏輯。長期觀察台達電,是將資源不斷整合在以台達電為主的企業中,不特別將旗下的業務分割再掛牌上市,去賺所謂的財務操作財。反而在資源不斷集中之下,企業集團的實力愈來愈大,已成為台股第六大市值的公司,迄今已達二三○億美元。若這種資源整合的趨勢不變,也許在若干年後,台達電的市值有機會與鴻海比肩!甚至市值超越鴻海,也不令人意外!

而且市場也願意給台達電較高的本益比,以去年為例,鴻海的EPS為十.○五元,但可以看到鴻海股價就在一○○元上下游走。

再看到台達電,去年EPS創下歷史新高,來到十.三二元,小小勝過鴻海,但去年台達電的股價卻可以一度攻抵三三五元,也是歷史高價,當時市場給台達電的本益比超過三○倍。

回到今年來看,在疫情逐漸消退、全球陸續解封之下,過去兩年來,曾因疫情而受惠的NB、PC的熱潮已退卻!所謂大量電子代工的超額訂單已不在,令許多相關的電子公司,在今年面臨業績衰退壓力,但此時台達電卻可以不斷逆勢走高,先從營收來看,前七個月份的營收之中,已有三個月份,分別是:三月、六月、七月份營收再創營收歷史新高紀錄。一∼七月份的營收達到二○六六.七五億元,成長十六%;而上半年EPS五.二七元;推估下半年進入旺季之下,全年獲利可望再創歷史紀錄。令台達電股價可以領先突破而上!



台達電資源不斷集中



為什麼台達電的業績會如此增長?應該可以這樣來說,台達電長期就布局與綠能相關產業,如今要逐步開花結果。十多年來走訪國內外的企業,唯一、而且將綠能實踐在工作場所的企業,就只有台達電。可以看到,從電動車、充電樁、綠電產業,到其他可以想得到的綠能產品,台達電幾乎無役不與。

不僅如此,台達電也開始在市場買進與台達電可以作產業互補的企業,近年最特別的是,陸續在市場買進晶睿(3454)

早在二○一七年,就曾以九八元的價格收購晶睿的股權。此後,台達電便一直在市場買進晶睿,甚至到今年七月份持有晶睿的持股,已經拉升至五六.七四%,預期台達電可能會持續增加晶睿持股,甚至在未來可能會全資收購晶睿。

要理解,晶睿是台灣重要的安控公司,雖然多年以來中國的安控業者崛起,如:海康威視(002415.SZ)、大華股份(002236.SZ)幾乎橫掃全球,令相關同業蒙受極大壓力,但晶睿仍可力敵。

一直到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擔心國家安全,開始禁用中國的安控產品,更點名海康威視及大華股份,令晶睿在趨勢上找到重新壯大起來的基礎。

惟二○二○年之後,疫情來襲,全球不斷封城,導致安控產業受到影響,因而晶睿也藉此機會擴大至車用以及智慧大樓、智慧工廠領域!

如今隨著全球解封之下,安控產業重新復甦,各種新運用也上路,再加上有台達電當靠山之下,以及美國等國家加大力度封殺中國安控產業,可以看到晶睿今年的業績有突破性發展。



台達電不斷加碼晶睿



一如台達電營收的變化,今年一∼七月份晶睿有三個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也是:三月、六月以及七月。尤其六、七兩個月份,營收連續創下歷史新高,七月份更上升至八.五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一○七.五%。

再加上,晶睿公布第二季稅後純益為一.三六億元,成長五七.七%,EPS為一.五七元;而合計上半年EPS已達到二.七四元,相對去年一整年EPS為二.一七元來比較,似可以推測,今年EPS有機會回到五∼六元。

不要忘了,市場肯定台達電的發展方向,令台達電在今年台股回檔之後,股價率先攻堅而上,本益比又拉升至二五倍以上,若以這個標準,下一個階段,晶睿股價再創近年新猷的可能性便大大上升。

另外,台達電近年來也介入立端(6245),除了參與私募取得股權之外,台達電的鄭安也以個股名義持有一.七六%股權;再加上台達電也持有五.七三%股權,下一個階段,立端會不會進一步融合到台達電之內,似可期待,不過從股價走勢來看,近期以來立端股價不斷盤升而上,也與台達電、晶睿股價的表現作呼應。



長榮的減資有好戲可看



至於市值排名第十的長榮,因為今年是最多新船投入營運的貨櫃輪企業,故而六、七月持續創下歷史新高,而且以上半年的獲利來看,也同樣繼續上升,EPS來到三八.四九元,所以今年EPS超過七○元以上的可能性不低。

值得注意的是九月六日長榮將進行減資,而且幅度來到六成,所以又將退回股東六元現金,且股本將降為二一一.六四億元。在這種情況之下,長榮在減資之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再者,依據已公布上半年財報來看,過去一再提到的個股,如:駐龍(4572)、漢翔(2634)以及遠雄港(5607),基本上都有不錯成績。

以駐龍來看,今年第一季稅後純益為三七一七.三萬元,單季EPS為一.○四元;第二季稅後純益為五五九九.六萬元,更較去年同期成長二.六八倍,創二○一九年以來單季新高,單季EPS為一.五六元,合計上半年EPS為二.六元,而下半年將可繼續成長。所以,股價在短線整理之後,仍有再攻機會。

至於漢翔,除了今年營收持續增長之外,第二季單季稅後純益為五.九九億元,成長四七.九%,EPS為○.六四元;合計上半年EPS為○.八五元,逐漸回復至疫情前水準,在未來軍工業務可能更擴大增長之下,趨勢上仍是走多。

遠雄港第二季EPS為一.一八元,若再加上第一季EPS○.九八元,合計達二.一六元來看,也許今年大有機會挑戰四元以上,因為下半年又將進入進出口旺季,故而以目前股價來看,上升的動力也正升高之中。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