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展望受通膨與緊縮政策干擾,台股隨國際股市向下探底,短線操作可留意跌幅較深且具基本面支撐個股,或有技術性反彈。
後疫情時代加上俄烏戰爭、居高不下的通膨,成為全球經濟復甦頭號大敵,尤其馬首是瞻的美國聯準會,最新決議上調通膨率預估,而下調經濟成長率,持續積極採取貨幣緊縮政策,為一九九四年以來首次升息三碼,基準利率提升至一.五∼一.七五%,且七月恐將再升息二∼三碼,使得金融市場出現劇烈調整。
中國股市先跌先反彈
國際油價位處相對高檔,為通膨趨勢最重要指標,聯準會採貨幣緊縮政策,升息、縮表急急如律令,主要是從需求面著手,利率向上帶動資金回流,使得美元持續走揚,美元指數最高衝上一○五.七八八,全球多數國家貨幣則走貶;此外,美國公債二年期以上殖利率已全面超過三%,科技類股表現仍相對疲弱。
收資金、擠泡沫、去槓桿,股匯債市同步出現修正,大傷害在虛擬貨幣與非同質化代幣(NFT),透過資金堆疊的商品,近期價格大逃殺甚至一夕消失殆盡,除了巴菲特多次唱衰之外,近期比爾蓋茲更是再度批評,NFT等加密資產是基於最大笨蛋理論的騙局,我國央行也示警,並不適合作為一般大眾的投資標的。
美股以道瓊指數跌幅相對為輕,不過也已逼近兩成,近期跌破三○○○○點整數關卡,S&P 500最大跌幅達二四.五%、Nasdaq三四.八%,費城半導體最重近三八%,四大指數均線皆已呈現空頭排列,雖然短線上難有實質性的利多加持,不過恐慌與貪婪指數落入極度恐慌等級,跌深過後或有反彈機會。
留意到近期原本弱勢的中國股市,近期技術面出現先跌、先反彈的情況,上證指數反彈逾十五%,深圳綜合更達二五%,港股則是二○○○○點失而復得的震盪打底,維持寬鬆政策的日本,匯率來到一三六兌一美元,不過股市跌幅低於兩成,韓股則是自高點下跌近千點、逼近三成,仍屬弱勢。
台灣加權指數跌幅略高於日股,下方雖有去年低點與一五○○○點的整數關卡,不過並不代表就是有效支撐,近期是股東會旺季,然而不少產業傳出對下半年景氣轉趨保守的雜音,而除權息旺季即將展開,僅少數個股完成填權息,甚至遭棄息之後又再次向下修正,符合過往熊市填權息比率偏低的歷史軌跡。
融資減幅略高於指數跌幅
加權指數五月在新台幣匯率短暫回升,外資賣超降至僅三七億元,出現修正後的反彈,不過六月起新台幣再次轉貶,外資賣超擴大、至六月二十二日逾一八○○億元,上半年整體已達九○○○億元,而今年至六月二十一日,融資餘額減少六二九.九四億元、二二.三二%,近期有明顯加速跡象,目前減幅已略微高於今年指數跌幅。
加權指數的融資維持率一度降至一四四.九八%,為疫情爆發過後的低點,與年線乖離則擴大至約九.二%,而在櫃檯指數方面,高點至今最大跌幅二一.三九%,融資維持率最低一四六.九一%,同樣也是疫後低點,與年線乖離十.四%。歷經連續性下跌、籌碼清洗過後,極短線或有反彈,然反彈並非回升。
近一周融資減少較多的個股,以長榮
(2603)近五萬張居首,在拜登簽署兩黨背書的運輸法案,貨櫃航運巨擘馬士基指出,雖然全球化未瓦解,貿易長期持續看好,不過產業景氣反轉將會來得又快又急,最快八月就可能出現,加上長約可能鬆動等多項利空,台灣三雄股價走跌,陽明
(2609)、萬海
(2615)融資也同步走低。
低本益比、高殖利率的貨櫃股走弱,連帶壓抑傳產類股表現,其中原物料除油價外報價多向下滑落。越南河靜鋼廠調降八月盤價八∼十一%,國內龍頭中鋼
(2609)七月盤價平均降幅二.二三%,反應國際行情走弱與低價進口擾市等因素,鋼鐵族群近期股價走跌,如中鴻
(2014)、燁輝
(2023)等融資續減。
科技類股方面,面板群創
(3481)與友達
(2409)、晶圓代工聯電
(2303),融資減少張數較多,面板產業價格直直落,還傳出三星手上有長達十六周的面板庫存,短期內恐難好轉,晶圓代工較大問題在成熟製程,預期終端市場轉弱,同樣也有庫存問題,雖然手握長單,不過美系外資調降目標價與評等。
對於具有基本面的正規軍來說,融資減少相對有助於清理籌碼,尤其六月二十日單日大減近九○億元,四個交易日減少約二一二億元,若無新利空干擾,搭配短線跌幅較深,或將有利於跌深、乖離過大的反彈走勢,不過相對的,如果是依靠題材與籌碼的個股,融資可能是主力的進出足跡,退潮就必須小心。
跌深或有技術性反彈
本波與疫情爆發後其餘修正走勢最大不同點,在於急跌與緩跌,急跌多肇因於事件影響,成交量能放大就容易加速趕底,不過回升的速度也快,且還具有過高的能力,然而今年來的修正偏向緩跌,類似溫水煮青蛙,由於獲利與配息金額雙雙創下史上最佳,低本益比與高殖利率的心理因素,易影響操作紀律。
受貨櫃三雄急跌影響,包含散裝航運、承攬業等股價都出現一波修正,且包含台驊
(2636)、中菲行
(5609)、慧洋KY(2637),除息之前雖屬相對抗跌,不過除息之後跌勢卻相當明顯,近期也都累積了一定跌幅,若貨櫃三雄出現跌深過後的反彈,則整體組群將有跟著彈升的機會。
高效能運算推動晶片升級,刺激ABF需求提升,欣興
(3037)股東會表示,二○二五年前產能幾乎全滿,而供需缺口有稍微縮小,遭法人調降評等,近期股價加速修正,南電
(8046)自高點腰斬、欣興約四成、景碩
(3189)約四五%,融資下滑幅度雖尚未跟上,不過在股價跌深背景下,法人賣壓已漸減輕。
環球晶(6488)股東會表示,雖然通膨影響終端需求,小尺寸矽晶圓產能並未達到滿載,不過十二吋依舊滿載且需求健康,長約已看到二○二八年之後,台勝科
(3532)則表示,第二季雖然消費性產品需求放緩,不過產能被車用、5G等需求取代,加上庫存偏低、需求依舊強勁,長約比重達到史上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