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嚴格封控,重挫各電子產業鏈,也讓國際大廠亟思加速供應鏈南向位移,生產基地相對分散、且訂單滿手的製鞋、紡織、高球代工廠營運逆勢出頭天。
中國封控在第二季劇烈影響各產業供應鏈,不少企業營運出現大震盪,儘管封控警報陸續解除,但業者普遍表示,要回到封控前的出貨水準,仍需要一段時間,後續對營運的衝擊,仍需要一段時間觀察。但經此調整,也讓品牌或製造大廠亟思生產基地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非中國生產基地為主的產業於此時,已先得利。
電子廠加速南向位移
根據高盛證券的通路調查顯示,上海汽車行業雖已復工,但實際令人擔憂的是產能利用率,根據中國內部的調查顯示,部分企業只達到三成的產能利用率;半導體行業雖然全面復工,但部分公司的產能利用率仍未全速運轉。
另一方面,需求則因為供應鏈的不順暢,而受到壓縮,其中,汽車的銷售量首當其衝大幅下滑;智慧型手機部分,則在總體經濟走緩、通膨及中國市場5G滲透率已高的情況下,預期需求依然疲弱。
這些行業,其實只是中國嚴格封控下的冰山一角,浮現的供應鏈問題,也不僅僅只是復工的時間問題而已。高盛指出,由於交通管制,很多原物料及產品都無法準時運達,生產前置期持續拉長的情況,甚至比疫情前的正常水準還要嚴重,產業鏈的後勤補給仍缺口不小,後續的恢復程度仍待觀察。
產業鏈緩慢的恢復速度,打亂了品牌大廠的供貨,這其中,又以全球消費性大廠蘋果承受的壓力為最。據統計,蘋果過半的供應商都在中國,遍地封城的結果,讓蘋果在中國的供應鏈中斷數個月,消費者遲遲無法取得已下訂的產品,從MacBook Pro到iPad都是,也因而重創蘋果的營收,為了降低供應風險,市場已傳出,蘋果已確定將部分iPad生產線轉移至越南,蘋果加速轉移生產基地的動作,亦勢必掀起漣漪。
事實上,早在二○二○年疫情發生之始,蘋果就有分散生產線至越南的計畫,爾後又因疫情再起而延後,隨著歐美國家都已解封,中國卻逆勢封控,已讓以蘋果為主的外商製造大廠審慎評估加速生產基地的分散及位移,這也勢必牽動未來電子產業鏈的調整。
鈺齊居鞋廠獲利王
最新調查顯示,不少跨國企業已先後在越南建立製造基地,包括三星、LG、英特爾、西門子、微軟、蘋果等,尤其是美國企業在美中貿易戰之後,選擇越南作為替代中國生產基地的動作愈來愈大,並帶動周邊供應鏈廠商跟著遷徙。
然,生產基地的位移,談何容易?除了政經環境的考量外,生產成本、產線人員的培育、乃至於周邊零組件的配套到位,都需要長時間的建構,轉移期間勢必增加製造成本,必然亦有人員到位的學習曲線及陣痛期,中國封控引爆的電子產業鏈調整,影響實則深且廣,但卻又不得不為。
就像早期勞力密集的紡織、製鞋等傳統產業,因應勞工成本的上升,將生產基地從台灣西遷至中國,爾後又不得不再往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市場遷移,期間亦都幾度面臨營運低潮期,如今,反而相較於大多數的電子製造業,得以不受中國封控影響,只要訂單不成問題,營運也就相對穩健。
包括紡織、製鞋及高球產業等,走出去年越南的封城陰霾,加上歐美品牌廠持續回補庫存迎解封,雖然市場屢有雜音擔心因為通膨過高,導致零售銷售數字不佳,恐衝擊代工廠,但從第二季各家公司公布的業績來看,這二大行業的代工廠營運仍走得穩健。
製鞋廠中,除了生產基地以中國為大宗的寶成
(9904)表現較為疲弱外,生產重鎮多已分散移轉至越南、柬埔寨的豐泰
(9910)、鈺齊KY(9802),今年以來營運不受影響,就連擅長足球鞋製造的志強KY(6768),亦受惠於日前歐洲足球盃的舉辦,五月營收亦創下近一年新高。
今年以來,鞋業股王豐泰營收較去年仍有二成的成長;全球戶外鞋霸主的鈺齊,表現更是可圈可點,受益於品牌客戶的持續擴增,前五月營收成長率較去年成長逾四成,首季營益率及每股盈餘分別達十四.○四%及二.九元,不僅超越股王豐泰,相較於電子產業,表現亦絲毫不遜色,自然也在今年來的股災中,逆勢表現,股價並創下掛牌以來的新高。經多年耕耘,鈺齊不管在產線布局亦或是分散客戶結構,都有一定的強韌度,假以時日,股價超越豐泰,應也是指日可待。
高球、網通訂單滿手
相較於製鞋,紡織產業前進越南或分散生產基地的歷史來得更為悠久,甚至,更已提早享受越南的生產基地紅利,隨著電子業近年加速移入越南,紡織業大老洪鎮海甚至憂心,未來越南紡織業將面臨人力短缺風險,因應這個變化,紡織業恐怕會再出現一波的產地遷徙,印尼、柬埔寨已是紡織業者的下個加碼重鎮。
生產基地遷徙的過程中,說紡織廠總是先鋒恐不為過,也正因為如此,老牌紡織台廠都是身經百戰,從儒鴻
(1476)、聚陽
(1477),到廣越(4438)、冠星KY(4439)等,今年營運分別有二到五成以上不等的成長,市場過度反應零售不佳的利空後,穩健的營運亦可開始審視。
訂單滿手、且產線較不受中國封控影響的,還有高球代工廠及網通產業。不同於紡織及製鞋,高爾夫球桿頭的代工經過多年的洗牌,早已寡占,其中又以台廠為佼佼者,因此即便代工廠的生產基地目前仍多在中國,但歐美迎解封,高球品牌廠訂單放大絕,代工廠復盛應用(6670)、明安
(8938)、大田
(8924)等訂單滿手至年底,只苦於產能不足因應,五月份雖有部分中國生產基地業績受到影響,但美中貿易戰之後,高球桿頭代工廠都已加重越南的產線布局,多少填補中國產線停擺的空缺,短線雖有逆風,但長線仍無虞。
不同於上述三大傳統產業,網通族群的生產基地本就較少依賴中國,美中貿易戰之後,國內的網通大廠更將產線集中在台灣,加上疫情加速全球各產業數位轉型,網通、WiFi產品需求高,國內網通廠從去年到今年一直訂單滿手,苦於缺晶片無法順利出貨,今年晶片缺貨緩解,產線又相對不受中國封控影響,產品和中國消費需求較不相關的廠家,今年營運動能可期,包括智易
(3596)及智邦
(2345)五月份營收都繳出好成績,或是帶領網通族群走出新氣象的領頭羊,亦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