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風向球 亂世中明燈  綠能趨勢明確 航太否極泰來
  •   
      
作者:黃俊超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194期      出刊區間:2022/05/06~2022/05/12

指數震盪之際,投資當以長期趨勢為前提,政策股具題材性,且為政府積極推動發展方向,擁有長線保護短線的優勢。


聯準會緊縮貨幣政策的動作越來越積極,五月升息兩碼幾乎已無懸念,且通貨膨脹受俄烏戰爭、中國封城等因素加油添柴,今年內還可能有單次升息一碼以上的機會與空間,再加上縮表計畫內容與速度,近期整體金融市場動盪更加劇烈,然而中國與日本經濟仍有疑慮,恐須維持寬鬆政策,歐盟則因經濟前景對升息也有顧忌。



需求端暫不明朗



美元指數衝高至一○三以上,亞洲國家貨幣貶值速度加劇,日圓年初在一一五附近,目前已來到一三○兌一美元,台幣則從二七.四到二九.五元,另外包含人民幣、韓元等同步走貶,聯準會的動向決定美元的強度,若是回流速度過快,則要小心會不會出現亞幣競貶的窘況,而歐元兌美元,也可能朝向一比一前進。

美國四大指數目前僅剩下道瓊指數還能夠守住在前波低點之上,費城半導體率先跌破,而後依次順序為Nasdaq與S&P 500,顯示科技類股受到美國公債殖利率走揚,與聯準會緊縮政策的影響較為敏感,而有夢最美的半導體因本益比收斂,面臨更大幅度的修正,然而相對的,當指數展開反彈,則也有機會成為先鋒部隊。

台灣加權指數近期隨著美股修正,加上新台幣匯率貶值、外資連貫性的賣超源源不絕,今年最大跌點約二○○○點、十.九七%,且已使得所有均線皆向下彎,醞釀形成空頭排列,頭部與頸線也漸有成形跡象,若能夠於一個月之內回到年線附近,才有利於扭轉均線成糾結整理,則還有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機會。

而櫃檯指數則更為弱勢,今年第一個交易日就見到高點,至今最大跌幅達二○.八%,均線空頭排列更為明顯,不過中小型科技股與生技類股,原本股性就相對活潑,超漲或超跌都是正常狀況,雖說適用老人遛狗理論,但狗是吉娃娃還是藏獒很難說,若單就技術面來看,空方勢偏強,操作宜謹慎且多看少做。

中經院公布四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然連續二二個月擴張,不過指數續跌一.五個百分點至五六.三%,主因為新增訂單轉為緊縮,及生產指數擴張大幅趨緩,包含地緣政治、中國封控與疫情變化,對未來展望造成衝擊,在外部需求不確定性升高下,選股可轉向內需型,或是以政策為導向的類股。



風電需求持續攀升



再爛的學校也會有好學生,總是要有個資優班用來招生,盤面上受惠政府政策的類股,如綠能下的重電、風電、太陽能,航太的國機國造等自我防衛,就有點這樣的味道,不僅可維繫一定的人氣,且產業趨勢也是順應國際潮流。長期趨勢正確背景下,並不適合過度追價,可逢拉回分批低接,有助提高勝率並控制風險。

大方向是邁向碳中和,統計至今年初已有一三七個國家或地區,宣示淨零排放的承諾,涵蓋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八八%,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達九○%,我國國發會也公布二○五○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提出五大路徑規劃、四大轉型策略及兩大基礎,預計在二○三○年前,編列九○○○億元預算執行八大計畫。

朝向淨零政策,類似生活中開源節流,減少碳排放、增加綠能,透過低碳轉型增進效率,並具循環與儲備能力,規劃二○二五年不興建新的燃煤電廠,二○三○年風力、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四○GW,四○年新售車輛全面電動化,五○年百分之百新建築物及超過八五%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且再生能源占比超過六○%。

台積電過去三年買下再生能源憑證約九八%綠電之外,包含台達電(2308)與旗下子公司乾坤科技、元太(8069)、正崴(2392)、南亞科(2408)等,也都有購買憑證,鴻海(2317)日前與森崴能源(6806)子公司富威電力,簽訂綠電採購合作備忘錄,隨著市場趨於開放,風電、太陽能、儲電與相關廠商可望雨露均霑。

世紀鋼(9958)繼取得沃旭、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等合約後,近期再獲海龍離岸風電訂單加持,台北港擴建第二期、第三期廠房使用執照將陸續取得,法人預估風電事業今年營收可望突破百億元,又國內公共工程、科技擴廠訂單也滿手,不僅今年營收可望再成長,整體訂單能見度更已至明年,獲利表現亦值得期待。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是俄烏戰爭血淋淋的啟示。台灣向美國採買軍購,基本上沒什麼選擇空間,雖然很難百分之百國機國造、國艦國造,不過也不見得所有軍備,都透過自製獲得,但是該保有自製的能力。漢翔(2634)繼開發量產經國號後,勇鷹號也於去年交付首架並邁向量產,而龍德造船(6753)生產沱江艦、塔江艦及快速佈雷艇,近期股價表現也頗為搶眼。



漢翔營運逐漸起飛



漢翔去年第四季交付兩架新式高教機後,今年將進入量產,將依時程生產六六架高教機,預計今年八架、明年提升到十七架,並於二○二六年完全交機,此外,民用機商機可望隨疫情回籠,F-16維修中心於去年底開始營運,並積極爭取中科院包含預算達三五○億元的初級教練機訂單,又攜手唐榮車輛科技聯手研發電動巴士,與成大合作新散熱器研發計畫、搶攻太空商機,營運可望重返成長軌道。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