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對電池及儲能的龐大需求成長以百倍、千倍計,這打破過去二十年的電池需求平衡,鋰電池供不應求趨勢已然確立,產業寡占更造成物以稀為貴!
電動車需求齊發,電池供給很快跟不上需求速度,研調機構預估,在二○二五年,電池將開始供不應求,並一路缺貨至二○三○年,電池及儲能產業正處於趨勢的起點。然放眼全球,能夠提供關鍵電池及原材料技術的廠家又相當有限,且多集中在國外,對於台股投資人來說,想要實質搭上這波史上最強勁的電池及儲能投資浪潮,ETF恐怕是買足儲能股最好的方式。
正處於多頭行情的起點
然即便如此,全球可提供一網打盡的電池及儲能ETF仍少得可憐,較知名的海外相關ETF為Global X鋰電池技術ETF(LIT.US),成立至今已十二年,規模高達五十億美元,主要成分股有電動車電池用鋰最大供應商美國雅寶(ALB.US)、日本TDK、松下、特斯拉、中國恩捷股份等;另外二○一八年成立的Amplify鋰電池科技主動ETF(BATT.US),亦是規模較大的鋰電電池ETF,目前規模二.二一億美元,主要成分股為礦產商必和必拓、特斯拉、比亞迪及嘉能可等。
一般預料,隨著電動車需求的大幅成長,未來全球相關投資標的將會愈來愈多,而國內亦有中信投信於一月底發行中信電池及儲能ETF(00902),是國內唯一一檔聚焦在關鍵電池材料及儲能的ETF,主要成分股包括美國雅寶、寧德時代、三星電管、為企業及家庭提供備用發電的Generac、LG化學、TDK、億緯鋰能、贛鋒鋰業…等,都是在電池領域具關鍵市占的廠家,三十檔成分股中,高達九成是國外廠家,國內則僅有UPS不斷電系統廠旭隼(6409)及AES-KY(6781)入列,就連日本松下都未入榜。
中信投信國際投資科主管葉松炫說,本檔ETF設定,在電池或儲能占營收比重超過二五%的廠家,才會納入成分股,全球鋰電池供應大廠的松下,正是因為營收占比未超過二五%而無法納入,而國內在儲能耕耘已久的台達電
(2308),同樣因為營收比重仍偏低而未獲得納入。不過,因為電動車的發展,全球電池及儲能產業刻正處於大多頭行情的起點,很多甫在積極發展的潛力企業,假以時日,定能受到市場關愛。
電池用量將千倍成長
葉松炫分析,過去在隨身聽、平板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使用年代,用電量都不大,也因此,全球電池需求停滯了二十年沒有成長,直至去年電動車需求爆發,光一台特斯拉就需要七千顆電池,未來五年的電池產業,會因為電動車的需求成長而打破平衡,全球電池用量需求從手機、平板時代的每小時一百萬度將直接跳到十億度,成長將高達一千倍。
這還不打緊,葉松炫說,因應電動車的用電成長,未來的加油站都必須變成加電站,但要調度電池的電力,勢必得發展儲能科技,一台特斯拉需要七千顆電池,但一個儲能站所需的電池就是一百萬顆以上,電池是能源的主要載體,隨著儲能的需求擴大,對於電池的需求勢必暴增。研調機構預估,從電動車的充電樁,到未來城市、工業、甚至家庭用電皆需全面式的儲電裝置供電下,至二○三○年,全球儲能裝置將成長達二十倍之多。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電池供給將會跟不上需求的速度,根據SNE Research報告,估計約在二○二五年電池將出現供不應求,並一路持續到二○三○年。電池供需吃緊的情況下,去年已帶動電池關鍵供應商包括寧德時代、韓國的LGES均出現數成到倍數的大漲,法人認為,相關族群雖已漲多,但趨勢不變,拉回修正後,反而是逢低介入、等待下一波業績大多頭上漲的好機會。
產業寡占更將供不應求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全球廠家看好電池及儲能產業發展,但這些關鍵電池原材料及儲電技術都是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磨一劍,這造成產業發展更形寡占。以全球鋰礦及鋰化合物二大廠商包括寧德時代及LGES來說,業者認為,未來只會隨著電動車的需求成長而大者恆大,在掌握稀有的礦產及技術之後,這些龍頭公司地位也只會愈來愈穩固。
葉松炫分析,目前較普及的電池種類有鎳鈷鋁三元電池及磷酸鐵鋰電池,雖然含鈷的三元電池續航力較高,但鈷不僅有毒、且是劇毒,這也是特斯拉後來改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原因,環保要求下,無鈷電池一定是未來趨勢,仍在發展中的氫能電池因能量密度不夠高,亦尚不成氣候,未來鋰電池仍是最佳解,而隨著電動車發展愈快,未來鋰礦一定不夠,最終一定會供不應求。
仔細拆解電動車的成本,其中電池就占成本四五%,整台電動車中,愈上游的廠家,因為掌握了關鍵技術及礦產,自然也享有較高的毛利率,長遠投資來看,營運爆發力自然更值得期待,亦勢必會是投資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