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電會反攻嗎?  聯發科被外資買上去,下一個是誰?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173期      出刊區間:2021/12/10~2021/12/16


台股再次指向歷史新高,而在外資連續賣超兩年之下,股市猶能創下高點;二○二一年已經快結束了,面對二○二二年,也就是新的一年,如果外資不再賣超,甚至轉為買超,那麼台股會出現什麼模樣?

若再以櫃買指數來看,指數早已突破高點,這反應了在中小型股之中,台灣的內資強力主導個股表現,即便外資是站在賣方,但櫃買指數還是可以攻堅而上。

一如過去所提,新台幣的強勢,對於主要國家而言,呈現相對強勢,代表資金回流的力量不墜,只要新台幣強勢不變,股市再創新猷,只是時間問題。

在此情況之下,有幾個方向可以思考:

台股市值最大的公司台積電(2330),在整理近一年之後,幾乎所有移動平均線皆集結在六○○元左右,若按趨勢來看,下一個階段看漲機率似可期待。

若要談論台積電,並不能只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應從全球的角度出發,因為台積電早已是世界級公司,不僅在產業上是如此!在股市上,更是如此!



開始跟世界一流公司比價



台積電的市值一度超過六千億美元,幾乎要達到台灣的一年GDP規模。台灣能夠培養出台積電,說是台灣的奇蹟也不過分!

也就是說,現在台積電市值接近六千億美元,到底貴不貴?還是便宜?其實這是相對的理論。

以目前台積電的技術及價值來看,不論是南韓三星或者是英特爾,仍難以匹敵,在面對未來的世界,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有增無減,各種新的運用不斷產生,台積電的角色會愈來愈重要!這代表台積電的價值以及不可取代性。

接下來,就看如何去評價接近六千億美元市值的台積電。

這可以從全球市值最大的幾家公司談起,這些公司包括了:蘋果、微軟、Alphabet(Google)、亞馬遜、Meta(FB)、Tesla、Nvidia,而這些公司都是台積電的客戶。另一個重點是,過去一年,上述公司股價持續拉升而上,如:蘋果一年前市值在兩兆美元上下,如今已增為二.八兆美元;而微軟市值也跟進至二.五兆美元上下;其他如:Alphabet以及亞馬遜的市值,也由一兆美元左右,開始向兩兆美元挑戰。

更特別的是,Tesla的市值已突破一兆美元,Nvidia的市值更超車台積電,來到七五○○億美元大關,這些個股在過去皆大漲而上,惟有台積電在一年之中股價並沒有表現,在六○○元上下整理一年。



聯發科是市值第二大公司



只要台積電的優勢依然存在,當無人可以取代之下,那麼市值開始向上比價的力量,也許會逐步增溫,重新上升,甚至有機會突破去年初所創的六七九元天價。

在此之前,已經看到聯發科(2454)的股價不僅站穩千元以上,甚至有準備挑戰一一八五元歷史高價的企圖。

也就是如此,在台股市值的排行上,聯發科已超越鴻海(2317),成為市值第二大的個股;鴻海降到第三名;而第四大市值公司,到第十大,分別是:台塑化(6505)、富邦金(2881)、中華電(2412)、聯電(2303)、國泰金(2882)、長榮(2603)以及台達電(2308)

現在開始要注意一件事,外資已連續賣超台股兩年,若二○二二年外資賣超力道減弱,或者是轉為買超,台股市值前十大公司也許就有不同機會。

目前可以看到聯發科在市值前十大公司之中,有再次走強味道,主要是外資在過去兩、三個月以來買超的增加所致!相對台積電的情況,就沒有那麼明顯。

不過還有兩檔個股可以重新再關注,那就是台達電(2308)以及廣達(2382)

若以台股之中電子集團的市值排行來看,當然台積電是第一大,其次是聯發科、鴻海,第四大市值的集團是台達電。



台達電、廣達技術面好轉



進一步分析台達電,基本上多年來布局,分別在綠能、電動車,甚至與其相關產業,更重要的是,台達電幾乎把所有資源集中在台達電,並沒有像鴻海,一再將旗下產業分割出去掛牌,台達電原汁原味的特性,在長期發展上,反而更值得期待。

今年七月,台達電股價一度攻抵三三五元的歷史新高,而後進入回檔,主要是看到外資自七月之後不斷賣超,股價甚至一度跌到二三四.五元,如今在線型上,反而有築成大底的型態,一旦外資有買超可能,也許台達電就有大反攻機會。

事實上,台達電今年獲利將再創新高,前三季稅後純益為二○五.三九億元,EPS為七.九一元,預估全年將超過十元以上,在產業布局上,更是處在重要趨勢上,應該可以期待。

至於廣達,也是一家原汁原味的公司,幾乎集團資源也集中在廣達身上,尤其近兩年來,在台灣大幅擴產,也是美中對抗之中的受惠者!預估二○二一年的獲利也將創下新高,前三季稅後純益來到二四三.七億元,EPS為六.三一元,估計全年EPS有挑戰七.五∼八元可能,本益比才十倍出頭。

在今年第一季末,廣達股價一度攻抵一○二元,而後,也因為外資持續賣超,令股價回挫,在除息五.二元之後,股價一度回到七二.五元,如今外資有略為回補之跡象,令股價可以填息,技術上重新回到各條均線之上,呈現多頭架構,未來可以關注,若外資重新回補廣達,也許廣達的優勢可以更進一步展現出來。

在此情況之下,由廣達主導的廣明(6188),近期可以看到外資回補、加碼,令股價已經展現不同的力道,尤其業績也脫離疫情困擾,十一月份營收又寫下今年新高,來到十一.三億元,而前三季EPS也來到二.四七元,預估全年EPS將超過三.五元,若明年協作機器人的業務量進一步增長,對廣明而言,將錦上添花。



遠雄港持續盤升而上



除此之外,過去一段時間,不斷提到的遠雄港(5607),也許短線上不激情,但經過前些日子的整理之後,又一步步創新高而上。反應著過去一再提到,在美中貿易戰、美中對抗中,台灣是最大的受惠者。而遠雄港身為台灣唯一的航空自貿區業者,更能享受這項利多!故而股價也由當初推薦的四○元不到,一路上攻至六○元以上,若以中、長期的趨勢及潛力來看,還會有一定空間。

而且持續看到台灣每一個月的出口金額增長、創新高,對遠雄港甚至其他相關公司,應該有更大的表現空間。

再以近兩年台灣出口金額的增長趨勢來看,在去年元月份,也就是疫情剛爆發之時,單月出口金額為二○○億美元出頭;到今年十月份,已正式突破四○○億美元,而十一月份的成績則更上一層樓,來到四一五.八億美元,年增率達到三○.二%之多,反應台灣出口的熱絡。

這也是為什麼中菲行(5609)、捷迅(2643)、台驊(2636)的營收,可以持續突破、創新高之故。

過去曾提到,十二月份將是航運股大力表現的開始,以目前來看,這一股熱度似乎正逐漸加溫之中。所以長榮(2603)、陽明(2609)以及萬海(2615)股價也轉守為攻了,預期十一、十二月的業績仍比市場原先預期還要好,成長力持續期待之中。

再進一步談到出口,台灣人一直很注意的南韓,過去一年以來,出口的數字也十分亮麗,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十一月份的出口金額也創下新高,來到六○四.四億美元,亦較去年同期增加三二.一%,也是連續十三月份成長。

不過,南韓整體經濟、股市、匯率的表現,遠遠不如台灣,按照這股趨勢發展下去,不用多久,台灣人均GDP可望超越南韓。

一樣是出口導向,而且電子、半導體產業皆與台灣相當的南韓,為什麼會不如台灣,也許南韓的產業與中國掛鉤得更深,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這樣來說,過去三○年,如果與中國連結愈密切,也許會造成經濟進一步增長,但未來恐怕不是如此!最近,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國家基金在中國投資受創,另一個受災戶則是日本軟銀的孫正義。

日本軟銀是阿里巴巴最大單一股東,單單是阿里巴巴股價連續破底,市值由最高峰的七千多億美元,跌掉一半以上,只剩下三千三百多億美元,帳面損失簡直是天文數字。

最近孫正義及軟體軟銀簡直是禍不單行,所投資的滴滴出行也將自美國下市;而且持股在東南亞叫車平台的Grab上市之後,股價也不如預期;原本欲出售給Nvidia的轉投資ARM,又面臨反壟斷調查而卡關已久,這一切壓力令日本軟銀的股價不斷破底下挫,成為日本股市之中表現最弱的權值股。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