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生醫私有化趨勢  新病毒來勢洶洶 防疫股不再吸睛?
  •   
      
作者:徐玉君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172期      出刊區間:2021/12/03~2021/12/09


在新冠變異病毒Omicron(奧米克隆)來勢洶洶的情境下,防疫股該是最受青睞的族群才是,然而實際上,無法捉摸的病毒,在歷經兩年多來的肆虐,投資人似乎對防疫股不再提起興致,僅短短一天的曇花一現行情,還不及私有化題材的金可KY(8406)搶眼;今年繼台微體(4152)之後,又一家生醫公司私有化,究竟私有化對生醫產業而言,是個甚麼樣的對策,未來私有化的趨勢是否愈來愈多?



金可強敵環視 待重整再出發



無獨有偶,十一月初「生物產業協會第十六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精準健康趨勢論壇」中,邀請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以「全球生醫資本市場IPO、併購趨勢」為題進行演講,他就特別提出,台灣生醫產業因為資本市場的金融機構監管法令過嚴、兩岸關係高度緊張、不夠國際化等劣勢,即便經濟前景轉佳、地緣關係、及金融服務業發達等優勢,生醫產業在資本市場上仍然難以突破,且由於生技估值難以提升,因此「私有化」可能成為趨勢。

果不其然,在中國身為隱形眼鏡市占第一的金可就投下私有化的震撼彈,在二○一二年四月以每股承銷價一九八元掛牌上櫃,當時還創下生技股掛牌價最高紀錄;主要股東包括寶島科(5312)、私募基金及家族持股,董事長蔡國洲,在中國以「海昌」及「海儷恩」自有品牌銷售,市占率超過三成,排名第一,當時毛利率超過六成。

且由於中國隱形眼鏡市場當時滲透率僅四∼五%,且以長戴型(年拋、半年拋、季拋)為主,占整體市場七五%,相較台灣日拋型隱形眼鏡就有二、三○億元市場來看,至少還有十五年以上的快速成長期。也因此,當年度金可就繳出每股獲利近一個股本的佳績,隔年超過十二元,之後的三年EPS均超過十六元,股價在二○一五年達到最高峰,來到四六○元。

如今決定私有化,並以與全球私募基金霸菱亞洲成為長期合作夥伴,能採取更靈活的發展策略去追尋長期企業價值提升,將金可進一步帶往更大、更國際化的方向邁進。只是,中國隱形眼鏡市場確實仍呈現持續成長的趨勢發展,根據歐睿(Euromonitor)的數據,中國眼鏡市場在二○二○年規模達九一四.六億人民幣,年成長三.四%;其中根據GfK數據,隱形眼鏡銷售額約一○六.七億人民幣,年增一.一%,滲透率提升至八%,不過進口的隱形眼鏡根據Global Trade Atlas統計資料也已達三.九億美元(約二四.八五億人民幣),年增四.七%,占比近三成;顯然進口隱形眼鏡持續侵吞中國市場。

再者,從全球隱形眼鏡材料的趨勢來看,軟性隱形眼鏡按材料主要分為水凝膠和矽水凝膠,而透氧性更高的矽水凝膠更已成為主流材料,約占市場六五%的占比;而金可仍以水凝膠為主。反觀國內的精華(1565)、晶碩(6491)、亨泰光(6747)、視陽(6782)、望隼(4771)等,這些都是積極搶攻中國市場的公司,在產品上也具備特殊性。



生技私有化將是台股的損失



其中精華在歷經日本隱形眼鏡市場的需求下滑,轉進中國成為營運成長的主戰場(矽水膠隱形眼鏡仍在加緊努力中),一消一長間對業績的貢獻度仍有一段差距,需再觀察一段時日;晶碩則以新一代矽水膠鏡片擄獲消費者需求心態,營運持續走升,成功取代精華在法人眼中的地位;亨泰光更剛好抓住疫情下的護眼商機,讓旗下角膜塑型片在中國市場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尤其與上海昊海生科簽定的十年角膜塑型片的保證採購量的銷售合約加持下,未來營運看俏;視陽是全球第一家發表矽水膠彩色鏡片的公司,一五年繼續推出矽水膠過濾藍光的鏡片及老花鏡片,並順利賣到中國市場,之後陸續打進美國、日本,去年還推出矽水膠散光鏡片,並取得韓國證照,營運亦處在成長期;甫登錄興櫃的望隼,利用光學技術搶攻高端的差異化隱形眼鏡需求市場,銷往美、日、中等地,並在下一世代高透氧矽水膠材質隱形眼鏡布局,也是站在高速成長的曲線上,可持續關注。因此,面對群雄在中國市場的割據,金可的營運壓力不可謂不大。

當然,自安成藥(4180)私有化之後,生醫產業仍持續蓬勃發展,只是在微脂體技術頗具盛名的台微體,竟然也在今年私有化下市,而台微體在歷經十年掛牌階段,股價在二○一三年即寫下四四○元歷史天價,隨著進入臨床試驗的藥物愈來愈多,股價卻愈走愈低,因為臨床階段的費用愈來愈高,每年虧損的金額有如天文數字,股東的質詢壓得台微體喘不過氣,慣用財報操作的投資人,根本無法理解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的產品價值,也就如同黃齊元所言,「生技估值難以提升」是台灣生技發展的無奈。

不過,黃齊元也提出看法,認為在全球生技產業快速發展的當下,台灣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雖然估值和資本市場仍不利生技產業,但是,未來台灣生技公司將有機會透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走向海外,將產業的有力資源與國際市場進行整合,仍有很高的機會在國際市場取得一席之地。換句話說,如果未來真走上這樣一條路,台灣的生技產業有很高的機會「走出台灣」,但也是「出走台灣」,這對台灣的資本市場而言何嘗不是一個損失。



防疫概念股仍可留意



回到疫情,新變異病毒Omicron引起全球疫情第六波的大反撲,國際市場尤其是中歐,更面臨封城的階段,亞洲也在本周岌岌可危,究竟是疫情上下兩年來,大家都習以為常了還是忽略了病毒的威力,冬天是新冠病毒的好發季節,面對新病毒,疫苗的防護力、新藥的治癒率,都將成為關注焦點,防疫相關產品(詳見圖表)包括口罩、試劑等,在疫苗、藥物重新檢視效力的當下,仍應是投資市場關注焦點。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