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高4大概念  強勢股的主軸看這裡!
  •   
      
作者:黃俊超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171期      出刊區間:2021/11/26~2021/12/02

台股萬八關卡前漲多震盪,題材性個股波動幅度加大,資金於類股間迅速輪動,籌碼流向為強弱關鍵,尤其內資與法人鎖碼標的,

逢拉回或可伺機承接,亦可留意低基期績優股的補漲機會。
疫苗覆蓋率持續提升,世界各國也陸續解封,縱然傳出疫情反撲,然而疫苗可望有效壓制重症比率,簡單而言就是習慣與病毒共存,令人聞之色變的新冠病毒,預期將逐步走向流感化。生活遭壓抑將近兩年,經濟終逐步邁向復甦,歐美股市在熱錢簇擁下強勢表態,亞洲則以東南亞與台股表現相對搶眼。



近關情怯 個股各自表述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提名鮑威爾續任聯準會主席,有利政策連續性並降低不確定因素,然而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大亂,加上超寬鬆貨幣過後的通貨膨脹,都可能成為全球經濟持續復甦的絆腳石,至於何時正式展開升息,更將會是資金焦點,美股在熱錢簇擁下不斷創高,累積漲幅過後也須留意技術性拉回。

台股向來與美股連動密切,尤其是費城半導體指數,在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占台股權重提升至逾三成之後,關聯度更加彰顯。近期美國四大指數基本上皆仍處創高架構,不過可明顯看出代表科技股的Nasdaq與費半指數相對突出,對台灣電子股帶來加分效果,半導體是多頭指標,中小型股活力四射,比價向上良性循環。

盤面上強勢股依循四大主軸,一是獲內資、法人鎖定,強勢籌碼優勢搭配技術面或基本面;二是擁基本面支撐,具有價值型投資概念,金融股尤其擁壽險的金控,今年獲利表現超預期;三是趨勢性個股,有獲利代表是晶圓代工、矽晶圓,另如元宇宙則由題材、籌碼主導;第四為技術面、法說會等,多屬個股各自表述。

加權指數再度挑戰萬八,權重電子股以一代拳王聯發科(2454)再度衝上千元最受矚目,而台積電站穩六○○元、鴻海(2317)擁電動車題材,可惜量能皆屬裹足不前,持穩區間整理;傳產指標仍是貨櫃航運,獲利與股價、驚訝與驚嚇,連帶塑化、鋼鐵等原物料景氣循環股價容易承壓,解鈴還須繫鈴人,航空股人氣持續爆棚。



財報空窗 題材百花齊放



單就技術面來看,加權指數逼近史高與萬八關卡,關前震盪是心理障礙與技術面調整,多方突破下降壓力線後,均線呈現多頭排列,然重點需觀察成交量能與外資態度,成交量關乎漲勢連貫性,而外資則是年底將休假,部分資金接近年底,會表現出維持戰果持盈保泰思維,指數持穩至少給予個股表現空間。

若能獲得特定買盤青睞,因財報空窗期大幅降低基本面檢視,尤其是最火熱的元宇宙概念股,近期舉辦法說會的電子類股,多多少少都會被問到是否有關連,縱然明知距離貢獻獲利,仍將有段不短且顛簸的路要走,然而卻成了短線操作最火熱的題材,謹記不要當最後一隻老鼠,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桐生可可、潤羽露西婭與兔田佩克拉,「誰?」一頭霧水很正常,三個都是非真人的虛擬YouTuber、簡稱VTuber,卻獲得YouTuber觀眾總計逾一億元的超級留言。當現實生活無法滿足想像,虛擬世界是另一個天堂,元宇宙是另一個世界,漫威的多元宇宙論更是無窮無盡,不過理想總是豐滿、現實卻是骨感。

櫃檯指數方面,不僅領先突破今年高點,且劍指金融海嘯前高點,差距已不到四個百分點,雖然櫃檯指數並沒有太突出的權重股,主要由電子與生技類股領軍,由於股本多數相對較小、籌碼相對較輕,是內資以及業內主力操作重點所在,今年第三季台股獲利創高,高價股帶動比價效應,資金挹注就有機會。

統計第四季至十一月二十四日收盤價,將近五○檔個股股價漲幅超過五成,其中低軌道衛星的昇達科(3491)、元宇宙宏達電(2498)等八檔個股漲幅逾倍,威盛(2388)也超過九成,而新普(6121)旗下電池模組AES-KY(6781)突破四位數,創下一五六五元的天價,傳產族群以化工類股與航空雙雄較為突出。



低基期績優股或將補漲



第四季至隔年首季,是作夢行情最容易發酵時期,近期部分類股已累積一定漲幅,資金流動加速,盤中波動幅度也見放大,不過若從營運角度來看,對照前十月營收成長與前三季獲利表現,不少個股其實很難想像有如此大的漲幅,新穎的趨勢性題材,搭配內資或法人鎖定籌碼,不過相對也須留意資金退潮。

金融股營運向來相對穩健且胃納量足,是許多長期投資者的口袋名單,具壽險業務的金控投資有成,今年來十五家金控前十月累計獲利達五二七五.八五億元、年增六成,創下歷史紀錄。雙雄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今年獲利大幅成長,近期焦點則是取得中壽(2823)百分之百股權的開發金(2883),加上對於未來升息預期,銀行利差可望擴大,金融指數寫下本世紀以來新高。

受到長短料與中國限電等干擾,被動元件第四季營收展望不被看好,且在二○一八年大漲過後,近年獲利雖然不差,但是股價動能卻相對弱勢,然而這並不影響國巨集團與華新集團整併計畫,尤其龍頭國巨(2327)透過併購與擴產調整體質,積極布局工控、車用等高階應用,降低景氣風險並有助長期穩定。

國巨二○一九年入主同欣電(6271),二○年同欣電合併勝麗,今年營運脫胎換骨,同年國巨併購基美、奇力新(2456)與凱美(2375)互換子公司,今年與鴻海(2317)合資成立國創半導體,進軍功率與類比半導體等小IC產品,明年元月又將併購奇力新,可望持續推升國巨特殊品比重朝向八成以上前進。

國巨今年前三季EPS為三六.七九元,其中第三季受惠產品組合持續優化、高端市場與高階應用穩定成長,獲利來到近三年高點,第四季手機、消費性產品需求雖下滑,然而車用訂單能見度仍達八∼十個月,而法人預期明年營運成長將趨緩,但是全年獲利仍可望挑戰五個股本,基期與本益比仍屬相對不高。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