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地位進入歷史  台股重返榮耀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098期      出刊區間:2020/07/03~2020/07/09


港版國安法」已經通過了,香港的特色以及優勢,可能也逐漸退化了!也就是說,未來中、港、台三地的關係也將受到影響,也許是台灣的一個機會。

要探討香港,一定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朝與英國於一八四二年簽訂《南京條約》,香港正式割讓給英國之後,改變香港的命運,迄今已有一七八年。

其後在一八六五年成立的匯豐銀行(00005.HK),更可說是香港發展的縮影,一八六五年三月,匯豐銀行正式在香港成立,一個月之後,也在上海成立分行,這也是為什麼匯豐銀行正式的名稱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匯豐銀行的成立,是因為在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在中國取得重大商業利益及通商口岸,更進一步來說,英國在中國大量販售鴉片的獲利之後,可以經由上海再匯往香港的匯豐銀行,而後才擴大為各種商業上的獲利。

一直到一九九○年,八國聯軍侵華,當時慈禧與光緒皇帝被迫逃離北京,來到西安避難,最後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不計算割讓土地,單是賠款金額就高達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當時清朝無力負擔,最後達成協議,分三○年償還,年息四%,那個時候,清朝也向匯豐銀行借款,即可以了解,匯豐銀行在一九○○年的規模及實力。



百年來是中國人避難所



所以,在香港割讓給英國之後,香港便成為英國在亞洲重要的資金調度中心;再加上由英國人管轄,所以當時所謂的「革命黨」人士,基本上是躲在香港,從事革命活動,甚至募款、購買軍火,包括國父孫中山在內。

因此,從那個時候開始,香港便成為中國人的「避難所」,不論是「人」,還是「錢」,一旦在中國有危險時都跑到香港。

一直到二戰結束,更有大批中國各省市的人,帶著資金到香港。甚至曾是上海黑社會教父的杜月笙,在上海淪陷之後,第一時間也跑到了香港,到過世之後,才遷葬台北的五指山公墓。

共產黨在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成為鐵幕,香港成為自由世界與中國唯一的連繫通路,也因此,香港經濟逐漸發展起來。

到了一九七九年,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於是準備投資中國的資金,便大量停留在香港。尤其在一九九○年前後,台商開始大量進軍中國,絕大部分都是先到香港,再轉進中國。

二○○一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市場開放速度加快,外資也蜂擁而至;在此同時,中國的大型國企也紛紛到香港股市上市,帶旺股市、樓市,以及經濟消費力。



匯豐銀行是香港縮影



在中國的國企之後,大型民企也來到香港上市,其中規模最大的騰訊(00700.HK),就是在香港上市。有錢的中國人也開始將錢存在香港。

此時的香港,因有「一國兩制」的保護傘,中國司法權無法直接管制香港,令香港持續成為中國人的「避難所」,至少錢放在香港,是可以獲得保障。

如今,所謂的「國安法」通過之後,中國除了行政權之外,也直接接管司法權。簡單來說,香港接近一八○年中國人「避難所」的角色已經消失了,對外資而言,也失去了保障,資金逃出香港,已是難以避免。

香港已不再是過去的香港了,金融地位會逐漸動搖,雖然這一年多來,中國不斷策動在美國掛牌的大企業回香港上市,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網易等,企圖穩住局面,但資金如流水,會流到安全的地方。

先前特別提到,匯豐銀行是一百多年以來香港發展的縮影,若從股價來看,在二○○七年最高曾來到一五三.五港元,而後便不斷盤跌,現在只剩下三○多港元,即便是自第二季全球股市大漲,但匯豐銀行依然呈現相對弱勢,股價已代表了一切!

當香港的角色被改變之後,資金會往哪裡跑?如果從資金調度來看,因為新加坡與香港一樣,擁有低稅負,包括:所得稅率最高十七.五%,沒有遺產及贈予稅,故而以新加坡作為資金調度中心,是非常合適,但新加坡股市並不繁榮,無法取代香港。

但台股可能就不一樣了!尤其自美中貿易戰之後,台商的回流,成為重大的支柱,所引動的資金回流潮,已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新台幣的匯率:在這一次疫情的過程中,引發全球資金搶進美元資產,令美元指數大漲,相對大多數國際貨幣,皆呈現明顯回貶!雖然新台幣也一度受到影響,但很快地就止貶回升!甚至再度升破三○元,到二九.五元之前。

不要忘了,在疫情爆發之後,更嚴格來說,前五月份外資賣超台股約六千億元左右,甚至匯出,但新台幣不貶反升,似乎代表著有一股龐大的資金,趁機回流台灣!這是一個重要訊號。



台股日成交量逐漸回升



再者,台股在過去,尤其在馬政府時期,因準備課徵證所稅之故,令台股有幾年的日成交量十分低迷,甚至只剩下三、四百億元。

如今,情況已大大不同,日成交量經常回到兩千億元以上,尤其在外資大賣台股之下,換由「內資」進場,在櫃買市場之中大顯神通,這一段時間的生技股飆升,正是「內資」的操作。

八○年代一直到二○○○年,台股一直是亞洲股市、甚至是全球股市之中,相當活潑的市場,甚至投機力,以及日成交量,還遠超過香港股市,只是二○○○年之後,在大量中資企業及中資加持之下,香港的交易量及規模才超越台股。

當香港的國安法通過之後,情勢開始逆轉,也許台股將重返榮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個股就是台積電(2330),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市值超過兩千五百億美元,在上半年,外資曾大賣台積電六、七○萬張,但並沒有將台積電賣垮!反而在「台資」接手之下,股價又回到三二○元左右。

以目前來看,外資在前五月份大賣六千億元台股之後,外資回補依然有限,若新台幣的升值一旦成為長期趨勢,又加上香港的角色鉅變,一旦外資反手回補台積電,那麼台積電股價很可能會再創新高,果如此,台積電在市值又進一步增加之下,對近來年大力培養的供應鏈,將有更大空間。



台積電供應鏈大放異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個股就是家登(3680),在台積電全力支持下,家登宛如麻雀變鳳凰,以股價來看,到上周已逼近三百元,在二○一七年,家登股價才二○多元,但○八年之後就扶搖直上,不斷創新高,與其說家登有多大改變,不如說家登是「嫁入豪門」,身分地位大不同,股價快速反應而上。

除了家登之外,可以看到,有台積電支撐的公司都一一飛上枝頭,包括:愛普(6531)、瑞耘(6532)、甚至曾提到的光洋科(1785)等。其實光洋科與家登的遭遇有些雷同,在被台積電看上之前,皆遭逢營運上的挫折,而光洋科的情況更慘!所幸在新的經營團隊進駐之後,體質大轉變,去年再度出現十.三九億元的獲利,EPS為二.○八元,展現強烈轉機性,也代表該公司在技術上有一定的能力。

目前光洋科生產的靶材,成為台積電製程上的供應商,甚至五奈米的規格,光洋科也可以供應,這是加入台積電「家門」的開始。

更重要的是,光洋科在六月份已取得百億元的銀行聯貸,代表逐漸恢復正常,未來業績及股價表現值得期待。

另外還有一家公司可以注意─洋基工程(6691),也成為台積電的設備供應商,目前在興櫃掛牌,去年稅後純益為五.三億元,EPS為十二.九二元;而今年上半年營收因疫情而受到影響,進度略有落後,但四月份之後,營收開始出現明顯跳升,四月份為五.八五億元,成長五一.九%;五月份為五.二六億元,成長一○九.八%,代表情況回到正常軌道,也許下一個階段,洋基工程的表現可以注意。



統振走出新的一條路



除此之外,去年十二月曾經提到一家公司─統振(6170),該公司是電池製造商,這是一般的印象,該公司還有一項非標的業務-外勞匯款業務,被稱為「監理沙盒」。去年統振獲傳金管會核定通過,可以經營「外勞小額匯款」,過去這項業績,很多是經過地下匯兌,造成主管單位監管不易!

於是金管會開始進行「沙盒實驗」,核准統振及另一家公司進行外勞匯款業務,每人每月匯款上限是十萬元,一年上限是五○萬元,而每日匯款上限為三萬元,這個業務實驗將到今年十月二十九日,如果沒有意外,到期後,將正常核發營運執照。

簡單說,對統振的長期獲利有極大幫助,尤其第一季可以看到,營收雖然衰退七%,但是獲利卻大增一五二.三%,來到二五九二.九萬元,EPS為○.二九元,代表獲利正明顯成長中。

再加上統振原先的電池業務,近年來主攻電動自行車,近期以來,不論是巨大(9921)、美利達(9914)、甚至桂盟(5306)股價皆大漲之下,統振應該會水漲船高。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