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進入新冠肺炎防疫模式,國際市場對疫情的最新發展傾盡觀注,而台灣更因防疫有成吸睛;隨著全球投注心力在疫苗研發上,台灣的生技產業也成為觀察重點區域,尤其在中研院、生技中心陸續成功研製瑞德西韋及法維拉韋,以及國內業者成功研發新冠肺炎檢測試劑供應鏈,在在顯示台灣生技醫藥發展的實力。而近年流行性傳染病肆虐,未來除了疫苗研發、檢測試劑外,個人保健及遠距智慧醫療將成為發展趨勢。
台灣疫苗產業國際見光
新冠肺炎疫情有別於過去孰知的SARS、MERS、伊波拉、茲卡…等屬於區域型感染,只要沒有臨近感染案例,就感覺不到病毒的威脅;如今新冠肺炎的全球性感染已經進入難以控制的程度,美國甚至啟動緊急《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要求美國企業生產用於國防的用品,包括口罩、呼吸機及其他必要設備的醫療防疫生產,(筆者於二○七七期產業脈動中即提出,未來隨時可能成為引爆全球戰爭的叫傳染病一文)顯然新冠疫情已不容小覷。
台灣身處疫情風暴圈,感染案例遠低於周邊鄰近國家,防疫成效讓國際市場驚豔,相關防疫概念股撐起生技族群抗跌一片天。就疫情發展預估,可能要到八、九月才有可控性,因此,近來全球積極於檢測試劑與治療性疫苗的研發(詳見前文〈焦點議題〉)。而四月中下旬吉利德的瑞德拉韋臨床試驗解盲,如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對疫情控制將起一定作用,未來若成為季節性流行病,預防性疫苗的研發,也將持續受到關注,台灣相關疫苗研發包括國光(4142)、高端疫苗(6547)、台康生技(6589)等均可持續關注。
日前,專注於生物相似藥及新藥研發的泰福KY(6541)也宣布於此全球抗疫時刻,與奈力生醫合作,並結合台灣大學曾宇鳳教授共同開發多項利用重組蛋白或寡作為抗原,用於預防或治療COVID-19冠狀病毒的疫苗;泰福在此合作案中負責使用基因技術表達COVID-19重組蛋白抗原及純化,提供後續藥物開發所需的生物蛋白原料,而具備GMP生產能力的美國泰福則可協助量產日後所需的重組蛋白抗原,預計近期啟動體外及動物實驗。
未來遠距智慧醫療需求夯
此外,國光生技轉投資子公司安特羅(6564)更在日前發布,第一個由本土自主研發成功的腸病毒七一型疫苗(EnVAX-A71)於台灣完成臨床三期第一次期中分析,結果為疫苗保護率達到法規單位的指標標準,且施打半年內未見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
依據該三期期中分析結果,安特羅將依照新藥查驗加速核准機制,向TFDA提出新藥查驗登記(NDA)申請,拚年底獲證。由於目前全球僅三家疫苗廠取得腸病毒七一型疫苗藥證,且均在中國,且使用的病毒株亞基因型,與台灣流行的腸病毒不同。安特羅開發的腸病毒七一型疫苗是以台灣流行的病毒株B4亞基因型,讓幼童免於因感染腸病毒七一型併發重症威脅。
隨著不可知的傳染病可能隨時引爆全球性「戰疫」,因此,長期關注疫苗研發相關股之外,未來醫療體系的發展,將對遠距智慧醫療仰賴程度愈來愈高,因此AI智慧應用在醫療系統的發展甚為關鍵,遠距影像傳輸系統商商之器(8409)、打造大健康產業平台集團的盛弘(8403)等,都是長期發展趨勢下的相關個股。
穩定獲利、低PB股可留意
儘管生醫類股短期關注的焦點仍在相關防疫概念股身上,不過,疫情總有終結的時候,因此,尋找長線保護短線股,在這個急漲急跌時機點,先納入口袋名單。雖然盤勢發展令人唏噓,度過困窘期很關鍵的要素是現金,新藥研發即便在疫情影響下,臨床收案進度可能受到影響,不過仍須持續進行,因此在手現金異常重要,從約當現金(詳見附表)占比來看,新藥族群仍然占有大多數,生華科(6492)、浩鼎(4174)、台微體(4152)、杏國(4192)、逸達(6576)、藥華藥(6446)均為帳上現金占比高前十大個股,手中的新藥研發也都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藥華藥的PV新藥甚至已經送入美FDA藥證申請程序中。
具有高獲利、高殖利率股更是關注重點,已公告去年獲利並發布現金股息之業績股,包括達爾膚(6523)、麗豐KY(4137)、曜亞(4138)、羅麗芬KY(6666)、佳醫
(4104)、東洋
(4105)、旭富
(4119)、立康
(6242)、久裕(4173)、杏昌
(1788)等,也都有超過五%以上的現金殖利率。
三月以來法人買超股(詳見圖表),也可看出法人風向,尤其自我保健品的葡萄王
(1707)更是買超第一名,不過外資近期均站在賣方,換句話說,三月之前持股相當高;原料藥族群也是法人之愛,包括台耀(4746)、神隆(1789)、展旺(4167)等,買超張數均逾千張。
此外,股價淨值比低(詳見圖表)的個股中,具有藥品良好分銷規範(GDP)認證(藥品冷凍倉儲配送專車)的醫藥物流服務整合商久裕(4173),連續兩年營運業績創下歷史新高,去年稅後○.六一億元,EPS一.三六元,每股淨值達二八.三三元,股價才一七元上下,長期發展將因GDP效益逐年穩定成長,可留意。承業醫(4164)去年EPS二.八三元,獲利三.九五億元,更下創歷史新高,未來因跨入竹科園區建置滅菌技術,鏈結生醫產業聚落,滿足高、低密度產業產品之滅菌需求,長期發展亦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