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產業邁入新紀元 
  •   
      
作者:徐玉君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071期      出刊區間:2019/12/27~2020/01/02


台灣醫療軟實力與ICT硬實力的發展全球有目共睹,在醫療+科技+AIoT的趨勢推動下,台灣的醫療產業在二○二○年將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精準醫療第一步AI



醫療最初是從醫生、病人關係結合而成,隨著疾病種類的持續不斷被發掘,輔助確診的醫療器材逐步被開發出來,藥物需求,也因為不同疾病、不同種族、不同基因…,朝向精準的醫療方向邁進。而成就這個醫療體系供應鏈,結合的就不僅只是醫病關係,包括了器材、器械、設備、儀器、檢測、藥品…;換句話說,醫藥產業各自發展的時代宣告結束,了解需求、市場、法規,到產品研發、設計、臨床、認證到銷售,無一不是環環相扣,這麼複雜的供需體系,需要產業之間的策略合作、併購、跨領域整合,才能成就醫療系統生態圈。

由於科技的進步,為全球產業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更促使工業進入四.○時代,而當中最關鍵的絕對是人工智慧(AI)所帶來的轉變,世界各國無不將AI當成國家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尤其是全球老齡化的趨勢,更催生了醫療四.○的誕生。

近年來醫療AI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申請醫療AI的公司不乏全球前幾大耳熟能詳的企業,包括IBM、西門子,更多的是醫療AI新創公司,應用領域又以醫療影像診斷、心臟科相關血壓測量裝置專利居多。從二○一六年FDA核准第一項超音波圖像診斷軟體開始,到一九年十月,累計核准了三○餘項包括心臟、精神、內分泌、放射、老人醫學、神經內科、骨科、急診醫學、眼科、病理學與腫瘤等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的醫療器材軟體。



醫療大數據產值驚人



由於全球科技業在醫療相關領域積極卡位AI,也讓大數據市場蓬勃發展,市調機構預測,未來十年全球與健康醫療相關的AI市場將以四○%的年複合成長率快速發展,雖然還有相當多的技術仍待突破,不過人工智慧醫療已經從概念逐漸被落實中,預估二○二○年,醫療健康大數據的市值將達二五二○億美元。



特殊性醫材、AI軟體夯



有鑑於此,投資數位化醫療應用的資金也不斷成長,據統計,一七年全球數位醫療投資案件共計三六三件,總投資金額五八億美元,一八年研發中案件有三七六件,而創投的投資金額已高達一四六億美元,成長一.五倍。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專案處處長蔡源鴻,日前在「台灣智慧醫療產業的契機與挑戰」論壇中曾建議,開發醫療AI須遵循五個步驟,分別是:確認題目、資料收集與前處理、建模訓練、專利申請與臨床驗證,尤其在資料收集與前處理、建模訓練兩個步驟可以一直不斷多下功夫。

人工智慧是醫療應用的一環,能夠鏈結AI(人工智慧互聯網)發揮精準醫療的精神,是台灣醫療產業的大機會,台灣在醫療照護系統、醫療品質、醫療資料量、醫療數位化、軟體設計開發等面向,都有著全球領先的優勢,強化、整合既有資源,絕對可以改寫台灣醫療人工智慧浪潮新紀元。

那麼,回到投資面,與智慧醫療相關的企業有哪些?筆者過去兩年整理生技展、醫療科技展論壇的內容,已陸續將投資思維,拉高到整體醫療產業大趨勢的面向來看。如果從目前盤面上已分類的次產業逐一分析,其實,穩定獲利的業績股,按照營收、季報、財報區間操作即可。

就投資的角度,反而是尚未獲利,但是屬於創新的次產業,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特別是醫材次產業,如推出結合AI與超音波醫療影像判讀兩項產品「安克甲狀偵」及「安克呼止偵」的安克生醫(4188),兩項產品已經取得美FDA、歐盟CE及台灣上市許可,公司的「安克呼止偵」是目前全球唯一核准上市以超音波評估呼吸道的高階醫材,若能先與國內治療呼吸中止症的雃博(4106)、萊鎂醫(6633)進行策略合作,從點到面,不僅可以對台灣針對性適應症將有長線利基的發展,未來甚至因為檢測結合治療的產業鏈形成,進而吸引國際前三大(Philips、ResMed、Fisher & Paykel;全球市占逾八成)治療呼吸中止症器材業者的關注,甚至進一步主動洽談合作也未嘗不可能,可持續關注。

當然老齡化的商機,對眼科、骨科等醫材的需求更是急迫,國內目前唯一推出人工水晶體植入系統(預載式)的奈米醫材(6612)已經開始進入產品銷售成長曲線慣性,觀察業績操作;全球唯一泡沫式人工腦膜的台生材(6649)如能成功打入美國市場,未來發展也值得期待;加上公司自主研發治療早期退化性關節炎組織修復的再生產品,利用酵素處理手術套件,能較目前需二次手術的再生修復細胞療法更簡便。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