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技業打國際盃的省思  艾威群之於美時的指標性意義—合併、結盟、授權
  •   
      
作者:徐玉君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030期      出刊區間:2019/03/15~2019/03/21

撇開近期生技股的合併內幕,從一四年艾威群入股美時到如今創造年營收破百億、國內口服抗癌藥第一大製藥公司,美時的指標性意義值得探究。
近來國內生技公司合併案例不斷,實際效益或許還有待觀察,不過從一四年美時(1795)引進艾威群(Alvogen)之後的發展,不難發現,大樹底下好乘涼的道理,透過艾威群集團的資源,美時如今即將邁入百億營收之列,成為國內口服抗癌藥第一大的製藥公司。而國內生醫公司能否找到好的策略夥伴、或者成就一加一大於二的合併效益,美時與艾威群是相當具有指標意義的案例。



合併不會就此大於二



近期國內生技股的合併案,包括順藥(6535)併金樺(6521)、合一(4743)併泉盛(4159),又或者策略入股的順藥與生控(6567),產業合併動態熱鬧非凡,不過,終歸是集團旗下公司的整併,長線效益如何則仍待觀察。

不過,從美時引進艾威群的案例來看,能以破釜沉舟的氣勢來成就現在的美時,頗值得仔細研究。艾威群於二○一四年以每股約三九.五元的價格入股,取得六七%股權(目前仍持有六三.四三%),當時市場一度質疑雙方的合作是一場國際資本市場的操作,然而從艾威群入股美時之時,就明確揭示了三個階段性目標,第一階段花了兩年的時間進行新舊股東的重整與磨合;再來是調整財務工程,包括財務結構、產品線、藥證及外銷市場規劃,也就在當時(一六年底)邀請具備投資銀行、研究部、財務長、策略長職務經歷的林群擔任第二階段的美時董事長。

林群到任後,也規劃出美時未來兩年的三個方向,包括財務整頓、併購及資本市場,因此,隔年初,林群即宣布將美時旗下不具經濟效益的藥證全數打消,造成資產減損四億元,讓一六年繳出虧損數字,不過也因此,美時積極展開新藥證的全球布局與原有抗癌藥及聚焦產品線的市場銷售,包括策略合作、併購等。

如今美時邁入艾威群入股時規劃的第三個階段─高速成長期,去年底的臨時董事會,艾威群再度全面進駐,由艾威群創辦人魏斯曼(Robert Wessman)親任董事長,原任董事長林群則轉任副董事長,負責其最擅長的併購案,而原副董事長威茲哈洛夫(Petar Vazharov)卸任副董事長,但仍持續擔任董事與總經理,帶領美時亞太區域與外銷業務。



選對夥伴、做對的事



美時靠什麼高速成長?首推研發近十年的戒毒癮學名藥舌下含片(Buprenorphine/Naloxone),今年在美國聯邦法院撤銷原廠Indivior美國專利禁制令後,開始在美銷售,二月份美時即繳出突破十億元的營收成績,且是依據已開出的處方數量認列營收;換句話說,並非一般藥廠出貨給經銷商即認列,而是實實在在進入病患手中的銷售數額。該原廠藥在美國的市場約十億美元,目前加計Dr.Reddy’s共有四家藥廠分食,以二月銷售額估算營收近五億台幣,全年就至少貢獻六○億元營收。長期若以最高市占二成估算,至少有二億美元(美國毒癮危機,市場可能還將持續暴增),營收的貢獻將百億起跳。

再來是全球高達百億美元的重磅血癌藥(Lenalidomide/Revlimid),該藥在美國市場擁有七成市占,歐盟則有二○%,目前美時已取得歐盟藥證,且是第一個學名藥,二月已在歐盟開賣,美國則仍在專利訴訟中,估計二○二○年下半年就會確定,二一年上市;初期若以全球二%市占計算就有二億美元,規模不輸戒毒癮藥,是接棒美時獲利高成長的明星產品。

此外,美時也積極強化自有產品線,一四年買下諾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骨力強、德國拜耳的避孕藥Mercilon、近期買下的日本武田製藥旗下骨質疏鬆藥Evista亞州七國銷售權等等,都是能讓美時走向國際市場的產品。而日前美時辦理私募引進日本富士製藥(4554.JP),目的是希望透過結盟進入日本市場,再者富士製藥是荷爾蒙類領導廠商,透過產品線交換擴大市場銷售,此外也希望借助富士製藥在泰國的軟膠囊廠,發揮美時擁有的業務布局,共同開發東南亞市場。

鏡頭再拉回到艾威群,雖然在○九年成立時只是一家小藥廠,但是透過全球市場的不斷收購與布局(收購、重整、再銷售),集團營收已經突破十億美元;一四年入股的美時營收規模才二三.一億元,去年已達六三.五四億元,增加了一.七倍,今年突破百億元應該沒有問題;艾威群的目標是希望美時能成為艾威群全球抗癌藥的研發與製造中心,並成為亞洲市場的龍頭。以這樣的規模願景來看,台灣生技產業要打世界盃,國際的策略合作或併購,或許相較於集團內部的整併效益應該強上許多。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